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中央审计出68亿违规资金 4部门17亿超标建楼_河南
审计报告恢复点名,中央21部门被曝光,问题资金达468亿元
本报讯在本届任期的最后一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再刮“审计风暴”。在他的2006年度审计报告中,出现了21个中央部门的名字,审计出的问题财*金额高达468.8亿。其中,违规违法资金达68.8亿。
昨日,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去年审计报告不点名曾引起热议,此次审计报告的一大变化,就是恢复了对问题部门的点名。
中央部门单位违规资金达53亿
报告显示,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今年共审计56个中央部门,并延伸审计434个二级预算单位。审计发现,中央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348.53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331.15亿,违法违规问题15.24亿,损失浪费2.14亿。
和中央部门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收入审计情况相比,中央部门的所属单位问题比较严重,审计发现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120.27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41.66亿,违法违规问题53.48亿,损失浪费问题25.13亿。中央部门所属单位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的金额,远远超过中央部门本级。
在这项审计中,共发现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7起,涉案人员28人,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李金华同时报告,对于去年审计发现的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后,有94人被逮捕、起诉或判刑,177人受到*纪*纪处分。
部分中央部门单位靠收费生存
李金华介绍,审计署还对31个中央部门所属单位的运转和管理情况,开展了审计。调查发现,中央部门所属单位的问题较多,有的还比较严重。尤其是所属单位依托部门权力收费的现象比较突出。审计署抽查了26个部门所属的138个单位的收费情况发现,有5个部门将享有的收费权转移、分散到下级单位,涉及收费4.84亿元,仅2005年和2006年,这些单位就因此受益1.15亿元;有12个部门所属或管理的28个单位依托部门的权力、影响及公共资源等收取费用,涉及45个收费项目,仅2006年收费就达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调查表明,收费已成为一些部门所属单位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有的甚至依靠收费生存。
此外,有的所属单位甚至承担了一些中央部门的行*职能,抽查25个部门发现,有11个部门所属的73个事业单位承担了部分审批、监督、管理等行*职能;有3个部门所属的10个社团组织利用挂靠在中央部门的特殊地位和日常工作联系,直接或间接参与行使了部分行*职能;有7个部门所属的42个各类中心办理了部分本应由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承办的技术性、事务性公共服务职能。截至2006年年底,上述125个所属单位通过代行行*职能,取得收入4.56亿元。
-报告摘录
关键词超标建楼
民航总局等部门17亿元超标建楼
摘要:南水北调办、海关总署等3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8.59亿元。具体是,用于购建办公楼、对外投资等5.6亿元,弥补本单位日常开支、发放津贴补贴等2.09亿元,超拨款范围、超预算级次或超标准拨付款项8994.84万元。
此外,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4个部门所属的5个单位存在未经批准和超标准、超概算建设办公楼、培训中心等问题,涉及金额17.39亿元。
关键词 截留挪用
中电联作废章开账户截留3400万
摘要:电监会、劳动保障部等23个部门所属的33个单位采取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转移资金5.91亿元,其中5.45亿元未纳入法定账册,部分用于发放职工奖金福利等。如截至2006年底,电监会所属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资产管理中心管理的对外投资和事业基金1.75亿元,未纳入统一核算;该电力企业联合会还用已作废的财务印鉴先后开设3套账户,2004年至2006年截留投资收益及所属单位上缴款等收入3451.63万元,支出3026.38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奖金补贴。
此外,发改委、文化部等25个部门所属的92个单位挪用财*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27.54亿元。供销总社、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部门截留、少报和转移资金等3.94亿元。其中截留、少报、应缴未缴专项资金1.83亿元,采取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等手段转移资金1.3亿元,存放账外8140.61万元用于发放补贴等。
关键词 不实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