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触目惊心曹雪芹谐音沁血草,她已 [复制链接]

1#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03798.html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第一眼见到这句诗,凭直觉你联想到的是什么?

“雾裹烟封”“烘楼照壁”,我看到的是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的画面。

文章《寒食节:红楼梦中的重大火灾——赤壁怀古中的隐情》中,揭示了薛宝琴的《赤壁怀古》,借古喻今,暗写了一场以火攻为手段的宫廷*变。

林黛玉《桃花行》中的这句“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正是对这次火战的呼应,“雾裹烟封”“烘楼照壁”都是描写大火的非常贴切的词语。

得到这样的结论,肯定是不会轻易被接受。有人会认为是牵强附会而嗤之以鼻,有人则可能会嘲讽批判。

然而,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排除偏见来仔细分析原著,我们知道这样的链接并不荒谬。

首先第一回葫芦庙引发火灾,甄家被烧毁,从此衰败,甄士隐最终跟随跛足道人出走。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含义是把“真事隐去”。甄士隐家的一段小荣枯,影射的就是贾家真正破败的情形。所以,荣国府、大观园也必然是因为火烧而毁灭的。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这句诗字面来看,是说一万株桃花盛开如同烟雾笼罩,模糊的红色烘楼照壁。

《桃花行》的基调非常悲伤,以至于宝玉看完后就哭了。

这句描写桃花盛开的诗中没有一点美感,“雾裹烟封”令人感到压抑窒息,“红模糊”给人一种眩晕的感觉。

仔细分析这句诗,“一万株”指桃树的数量,写明桃花数量非常之多。像这种描写数量会使用百、千、万这样的数量词,可一般都是虚指,这里却写具体的“一万”。难道作者和林黛玉数过桃树,确定是一万棵吗?当然不会。

那这里的“一万株”是暗喻,谐音“一万诛”。“万”指“万岁”,即皇帝,“一万”就是一位皇帝;“株”谐音“诛”,即“诛杀”。

这位皇帝是怎样被诛杀的呢?“雾裹烟封”“烘楼照壁”这两组词单独来看,我们直接想到的是什么?会想到桃花吗?

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大火。大火熊熊燃烧,烟雾弥漫,“烘楼照壁”明显是在描写大火已经烧着了楼宇房舍。人被困在火海中,被烘烤灼烧,四周都是模糊的红色。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真正的意义是大火烧了皇宫,一位皇帝被烧死其中。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的上一句是“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该句要和薛宝琴怀古诗第六首《桃叶渡怀古》联系起来解读,以“六朝梁栋”的“空”影射朝代更迭。“桃枝桃叶总分离”,暗写朝廷上同室操戈导致的宗室分崩离析。

二者互相映照,隐藏了皇位更迭中伴随的*变战乱以及悲惨的结局。这一点将有另外文章详细剖析,暂且略过。

回到《桃花行》的“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烟”“烘”等字对火的描写在文字之外,烘托而出。

下一句是:“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这一句则直接用了“烧”字,引导读书人联想到火烧。

作者只用这些字眼来醒目,我们则需要把这些草蛇灰线串联起来去链接背后的故事。

“天机”又如何解释呢?从文字表面看来,“天机”指天上织女的织机。“天机烧破鸳鸯锦”是说盛开的桃花如同织女使用天机织出的红色的鸳鸯图案的锦缎。

“天机”实际是指机密大事,“烧破”暗喻机密泄露。

“春酣欲醒移珊枕”,“春酣”即春梦正酣,可以对应湘云花签上的“香梦沉酣”来理解,“酣”这里表示睡眠甜浓。

“春”在《红楼梦》中具有特殊意义,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出场时唱道,“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这里有脂批说,

“春”字在古诗词中,通常会和皇帝皇城等意象联系在一起。

宋徽宗赵佶在被掳到北方之后,写下了一首《眼儿媚》,其中写道“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春梦”比喻帝王之梦,帝王事业。《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一座花城,春梦是作者的红楼梦,是他的帝王之梦。

李煜在被俘之后,也曾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春酣,也就是春梦,春梦被惊醒,是因为有人移动了红色的珊瑚枕。

“移珊枕”是“醒”的原因,睡梦正香浓的时候是不容易转醒的,因为有人移动了枕头,才使沉酣于春梦中的人将要醒来。

“移珊枕”三个字写出了春酣之人的被动,完全被人控制。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这一句影射的是:因为皇帝要禅位于太子(或建立嗣君)的秘密被泄露,有人发动兵变,太子(林黛玉原型)在美梦中被人攻击挟持。

再看下一句,“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金盆”表面描绘生活用品的奢侈,可是我们知道《红楼梦》中“金”代表的是薛宝钗一方势力,而林黛玉是“木”。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讲,金克木,水生木。

那这金盆进水意味着林黛玉以后被薛宝钗挟制了,林黛玉的命最终落在薛家手中。后来黛玉认了薛姨妈为干妈,老太妃出殡期间薛姨妈又搬到潇湘馆和黛玉住在一起,表面在写薛姨妈照顾黛玉,实际这是黛玉被薛家控制的暗写。

《桃花行》开篇第一句是“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内人指黛玉自己,她早晨起来懒于梳妆。为什么懒于梳妆?

“侍女金盆进水来”才呼应开头,揭示原因。接下来的解释令人不寒而栗,要看看“胭脂”在这里比喻什么。

“香泉影蘸胭脂冷”这一句要怎么解释,“香泉”自然指金盆中的水。

“影蘸”,是说用影子蘸了水,影子自然不会蘸到水,这只是人走过来,水中出现了人的影子。

人还没有洗脸,脸上的胭脂自然还没有溶落到水中,可是为什么是“胭脂冷”,水为什么是红色的?

我们接着往下看,“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这一句把胭脂、花和人的血泪共同作比,以胭脂的鲜红比喻花的颜色和人的血泪。“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再回看上一句,人只在盆边照了照影子,盆内的水就是红红的胭脂色。难道,侍女端进来的水,本就是红色的,那不是水,而是鲜血。

写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大声反对,如何就把一部唯美的爱情小说解读成了血淋淋的皇权争斗,完全毁灭了那些美好的画面?

笔者本人也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画面,也想沉醉在浪漫的风花雪夜中,享受轻松的小资情调。即便有一些淡淡的哀伤,那也只是增加了文字的美。

不过批书人脂砚斋提醒我们,要看《风月宝鉴》背面的骷髅,不要看正面的美女。

《红楼梦》作者说过,这本书“字字看来皆是血”,“胭脂冷”的隐喻是“血冷”,影射人已经被杀多时,血已经冷了。

到这里《红楼梦》越来越像一部恐怖小说,不是我刻意搞噱头。接下来看《桃花行》的诗句,你就会发现“字字看来皆是血”并不夸张。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这里把人的眼泪比喻为桃花,桃花是红色的,人泪自然是血泪。这一句虽然没有再提胭脂,但是却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

人在桃花帘内为什么“晨妆懒”,因为她害怕见到那一盆盆的血水。面对着自己的人被杀害,她却无能为力,只能留下行行血泪。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昏。”

这两句写人对着桃花哭泣,而桃花却是金盆中的红色的水,那是鲜血。面对着这样的胭脂水,林黛玉流干了血泪。

林黛玉是绛珠仙草转世,“绛珠”暗含着血泪的意思,她的命运是以泪还债,泪干之日也将是她命断之时。

笔者前期文章,《“曹雪芹”找到了,你猜他是谁?》中,笔者指出:“曹雪芹”是林黛玉的化名,她开始创作了一部《风月宝鉴》。

“曹雪芹”这个名字倒过来运用谐音法,我们得到的是“沁血草”三个字。“沁血草”“绛珠草”,表达着同样的意义,而“沁血草”更令人震撼悲催。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这是《桃花行》的最后一句。

“杜宇”即杜鹃鸟,也叫子规,古人有“杜鹃啼血”的说法。

《十三州志》:“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

因为鳖丞相治水有功,望帝禅位给鳖丞相自己退位,鳖丞相趁机霸占了望帝的妻子。

望帝死后*魄化为杜鹃鸟,啼声悲切,所以后人称杜鹃为杜宇。

杜鹃鸣叫的时候口吐鲜血,鲜血低落之处生长了杜鹃花。

唐代李商隐《锦瑟》中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晋左思《蜀都赋》:“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

《桃花行》以杜鹃啼血的典故结尾,把寓意设定在帝王失去*权的故事中。这是以古喻今,影射出书中寓含着同样的故事。

“一声杜宇春归尽”,一位皇帝像古代蜀国国王一样失去了国家。“春尽”,以春天的消失比喻失去皇位。

“寂寞帘栊空月痕”,“寂寞帘栊”形容没有人到这里来,以帘栊的寂寞衬托帘内人的寂寞。

“空月痕”,只有月亮空空地照着帘栊,“空”字再一次点出人的寂寞。

这幽深的寂寞,并不是帘内人的清高独处,而是充满着无可奈何的怨尤。

这位帘内人被幽禁了,失去了人身自由。她跨不出那道帘栊,无法追随飘零的桃花,只能从“风”那里得到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

“月”和“日”相对,日为阳,月为阴。

上一句“花飞人倦易*昏”以*昏日落比喻皇帝退位;这里的“月”则比喻皇位易主,新皇登基。

为什么新皇帝不用“日”来比喻,因为他不是合法继承皇位,是篡夺皇位的,以“月”比喻他得位不正。

综上所述,《桃花行》这篇古风词,暗写了一场宫廷*变。这场*变是以火攻的方式进行的,战斗之中死伤无数。这首词和薛宝琴的《赤壁怀古》向后呼应,彼此补充映照。

《桃花行》创作的时间是三月初一日,三月份便是晚春时节了。桃花社没有成功举行,可是大家创作了柳絮词。柳絮词正以柳絮的飘零流落,伤感春天的消逝,寓情于景,以此悲悼离散。

封建时期,朝代更迭中残酷的斗争和战乱,泼洒着多少人的热血。描写末世之悲的《红楼梦》,在繁华风月的背后,隐藏着如山的白骨。

那凄凄的血泪,肠断的悲痛,一字一泣,一泣化作一血珠。

“字字看来皆是血”,这样沉重的覆国之悲、巨大的丧亲之痛,不是那种儿女情长的小悲剧可以负载的。谱一曲桃花行洒一腔覆国泪。

正是: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在内游。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在此寒食、清明之际,谨以此文,以示悲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