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长沙新味道福临铺,古驿书香远文明长沙 [复制链接]

1#

福临铺,古驿书香远

福临铺,在长沙县东北80里,是长沙通岳阳古道上的古驿铺。我驱车出长沙城北,走京港澳高速到青山铺下,往福临铺访古,一路想象着曾经的古道、西风、瘦马的风景,从喧嚣尘世回到生活的原点。

老长沙新味道

据传,福临铺后山及两旁曾遍长茯苓,始名茯苓铺。茯苓铺后改名福临铺,一是谐音,为祈求幸福降临;另一种说法,铺名与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微服南巡有关,风流天子在影珠山北麓题写“清泰桥”,并将茯苓铺改名福临铺,即兴撰写一副嵌地名对联:民歌清泰,春至福临。

福临铺背靠影珠山。

福临铺与影珠山

“影珠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脚鞍。”绵延数十公里的影珠山,是长沙城北第一高峰,主峰米。梁武帝时,72峰的密林幽谷之中,曾经点缀48座寺庙。山北麓陡峭怪峻,地势险要,控长、汨交通要冲。“倭寇不曾留片甲,英雄驻此障长沙”,余名抗日将士的英*铭刻在高高的纪念碑上,这里是抗战时期年长沙会战的主战场之一,至今散落着当年中国*队留下的*事设施遗址,战壕掩体、炮洞弹坑幻化出那场血雨腥风的生死之战。

福临铺与影珠山,千年来有神仙气,亦有英雄气,更有书生气。

福临铺遗痕

影珠山东麓有师古台,相传是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弟子讲学处,此后,文脉不断。福临铺影珠山地区,特别是晚清以来,文风昌盛,教育开先风之气。福临的孩子勤奋读书在长沙地区是有名的。

清光绪二十八年(年)初,湖南抚院首次官费派遣学生赴日留学,选出12人,长沙学子占10人,其中有数位福临铺的学子。皮宗石就是福临铺西冲人,于年官费赴日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又留学英国,曾两任湖南大学校长。据不完全统计,影珠山周边25公里内,从晚清至民国时期留学海外的著名人士达48人。

福临铺还是湖南私立乡间女学堂的首倡地,那棵仍旧开枝散叶的古樟,目睹过福临铺女子第一次跨进学堂的欣喜与自信。年,老同盟会会员*瑛联合其姊妹唐*琼、*萱祐等人,在西冲樟树脚下自家私宅,创办了女子影珠学堂,年第1期《女校成绩》载:“影珠女学学生突飞进步,文则能操英语,武则能跨马匹……”福临铺女才子还东渡日本,成为湖南成批女子留学之首创。光绪三十一年(年),湖南巡抚端方核准考录15名女学生送日本留学,影珠女学堂创始人*萱祐被指派为领队兼管理员,她带领15名官费生和秋瑾等5名自费生赴日,其中*国厚、*国巽等12名女生就来自影珠女学堂。

师古台弦歌不绝,年执教于湖广*法学堂的彭海鲲,捐献田产,募集资金,沿用影珠女学堂旧址创建“开物乙种农业学校”,“耕读并重,力求发明”,倡导农业职业教育,后衍变成为长沙县开物中学。从影珠女学堂到开物学校,存世多年。

今日福临铺

我在福临铺寻找古道古驿铺的遗痕,寻找古镇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交汇空间,走进了福临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个现代乡村文化的孵化地,已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红白相间的屋墙,斜坡清灰瓦,像个时光的文艺空间,在墙面地图上标识有福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陈树湘广场与陈树湘故居、影珠山抗战史陈列室、影珠山抗战遗址公园等基地。有阅览室、科技文化培训室、健身室、书画室、树湘公益课堂、老年学校、网络学校,还有文化舞台、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流萤点点的星光之夜,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福临之夜”文艺晚会上演,点亮了乡村的夜晚,也点燃几万古镇人的幸福感。

古道驿铺,神秘影珠,是诗与远方的起点与终点,山水草木,雨露云雾,溪泉烟岚,亭阁泉石,使得人情开涤,日月清朗,野蛮生长着一行行诗句,一缕缕乡愁。“环幽毓秀得天成,始驻桃源郭外生。开物园中栖凤地,影珠山下咏诗声。千秋古道三湘水,百里新风别样情。问讯当年连战急,红花冢上铸芳英。”在文化站阅览室读到几本《影珠诗选》,是影珠诗社出品的诗集,从年来每年出刊一辑,余名乡野诗人,劳作之余,吟风弄月,古风俨然。

文/奉荣梅

Theend

来源:长沙发布作者奉荣梅编辑:渊仔校对:陈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