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草缀联述人生读古广祥先生本草医人 [复制链接]

1#

本草缀联述人生

——读古广祥先生《本草医人论事》

何民

(四川都江堰市作协副主席)

癸卯年初春,收到古广祥先生赠书《本草医人论事》,先生赠我的第一本书是他的《闲把人生细思量》,《本草医人论事》是古先生的第五本著作,仔细读后,获益匪浅。

我和古广祥先生素昧平生,因容若女士的介绍,有幸得以结识古广祥先生。容若女士介绍古广祥先生是香港文化名人,资深媒体人,“岐*使者”,为人谦虚低调,平易近人,于是我们便有了文字接触。知道了古先生文化人和中医学者的双重身份,就不难解读古先生的《本草医人论事》这本书了。

《本草医人论事》共九篇,近百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用几味中药名缀连成对联开篇,巧取其谐音或字义,生成一种和文章主题切合的新义,并由此生发出对自己曲折人生经历的回顾、感悟和思考。全书从上万种中草药中精挑细选了几百种中草药名,缀连成一百多副对联,每一副对联中包含了数个中药名,文后附有这些中草药的药性、功效等。由此观之,《本草医人论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既是一部阐述人生哲理,引人思考的读物,又是普通读者都看得懂的中医药学科普著作。

对古广祥先生而言,中医药和对联是有深厚的家学渊源的。古广祥先生的父亲古剑锋先生是香港著名中医,几十年悬壶济世,名满港九。港人赠诗古剑锋先生:“剑自杏林磨砺出,锋凝道骨与仙风。千秋不改岐*梦,古氏名垂济世功。”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广祥先生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幼喜欢对联,尤擅以中药名缀连成对,曾著有《中药趣联》一书,影响颇大。

《本草医人论事》一书最大的特色是以中药名缀连成联,奇中见巧,天然成趣。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副由中药名缀连而成的对联,并由中药名对联引出后面的文字,以此来阐释对联中包含的人生经历、生活哲理和意义,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人生哲理于一体。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联语、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将诗歌的高雅与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中国的文人雅士都喜欢楹联,文友相聚或喜庆节日,皆有对联助兴,人名、物名、地名、菜名缀连成对比比皆是,趣味多多。古广祥先生却独辟蹊径,以中药名撰写对联,一写就两百多副,堪称一奇。

广祥先生在《童年的记忆》中撰一联记述困难时期的童年生活:“粗糠仔碗蕨零余芋,苦豆根仓庚六什头”。“粗糠仔”“碗蕨”“零余芋”“苦豆根”“仓庚”“六什头”正好是六味中药名,上下联打头的两味中药“粗糠仔”、“苦豆根”从字面上就给人以穷苦生活强烈的冲击力,作者巧妙地将这六味药名缀连在一起,形象地表现“四季不曾尝肉味;三年何止缺鱼腥”的童年困苦生活。真是妙笔生花,机巧中显露奇绝。

这种机巧和奇绝不仅是用中药名缀连成的对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巧的是如作者在本书的内容提要中所言:书中每一副对联无添加别的动词,而是巧借药名之固有动词构成。如“远客隆思防痛树,药王复累寄生菜”一联,“防”和“寄”两个动词就是巧借了“防痛树”和“寄生茶”两味中药名中本身含有的动词进行缀连,因而使得对联连得天衣无缝。试想,若是作者没有极为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对中医药学深刻的理解,没有相当深厚的文学造诣,哪来如此妙联呢。

再如广祥先生写海南昌江“黎族土陶”的对联:“泥昌厚朴陶朱术,火掌无疵制锦文”。海南昌江“黎族土陶”是海南昌江黎族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海南黎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作者在深入了解昌江黎族土陶有数千年发展历史和精湛的制作技艺后,感触颇深,于是从数以万计的中药名中选取了“泥昌”、“厚朴”、“陶朱术”和“火掌”、“无疵”、“制锦文”六味中药名缀连成对。上联中的“泥昌”指昌江的土陶;“厚朴”指黎族土陶的造型古拙厚重;“陶朱术”暗指制陶鼻祖范蠡创制的土陶制作技艺。下联中的“火掌、无疵”自然是指土陶烧制技艺的火候要掌握好,制作出来的陶器方能“无疵””;“制锦文”自然是指黎族土陶上的锦绣文饰。看看,“黎族土陶”被古广祥先生用六味不相干的中药名巧妙地缀连在一起,是不是妙趣横生了。

《本草医人论事》一书如果仅仅是以中药名缀连成对,那就是一本楹联趣味读本。然《本草医人论事》不仅对联有趣,每一副对联后面的文字都有古广祥先生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和生活的哲思。因此,他在写作对联时,不是简单地选取药名缀连成对,既要选择合乎题意的药名,又要通过缀连,能够形成表达文章主题思想的联语,这样便增加写作对联的难度。用中药名写一副既有趣又能表达一定思想或人生思考深度的对联,已经很难了,而要写上一百多副中药名对联,且每一对联中都要内含一定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哲思,那就太难太难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古广祥先生做到了。

广祥先生在《悼念家慈》中记述了他的母亲李涤嫦于年4月1日在香港去世,作者悲痛欲绝,想起母亲当年用微薄的工资支撑起一家十一口人的生活,辛劳、勤俭一生,“不仅是是持家的能手,而且还是孩子们人生的导师。”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怎样才能表达失去母亲悲恸,他用“去母”、“家连”、“吹血草”和“垂珠”、“月记”、“断肠花”六味中药名为母亲写下一联:去母家连吹血草,垂珠月记断肠花。药名选取恰当,上下联对仗工稳,联语形象深刻,表达了一个儿子对慈母的泣血思念。

广祥先生是“岐*使者”,和父亲古剑锋先生一样一生为推广中华传统医药学不遗余力,特别是这几年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让广祥先生感到了将中医药推广到全球的性和重要性。

他在《读多国*要贺函知中医药的重要性》一文撰写一联:张国老升推着生药,徐长卿抹利通脉丹。“张国老”、“徐长卿”似曾相识的两个典型的中国“人名”,他们在着力地向世界推广着中医药的应用。妙就妙在“张国老”、“徐长卿”就是两味中药名。写下此联,广祥先生意犹未尽,又在《谈中医药的“抗疫”作用》一文撰联:远客隆思防痛树,药王复累寄生茶。作者在文中是这样解释这副对联的:“上联,‘远客’泛指异邦人也;‘隆思’,渴求;‘防痛树’借指防治新冠肺炎之良方。下联:‘药王’,华夏良医是也;‘复累’,意指累中累;‘寄生茶’,借指施赠良药。良医处世,不衿名,不计利,实乃业医者之本质也。”

孙思邈在他的不朽医著《千金翼方》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济之。”深刻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中“生命第一”医学精髓。古广祥先生则借助中药名联,不仅向世界推广中医药,更向世人阐述了中医药学“悬壶济世”的传统医学理念。

普及中医药知识是《本草医人论事》一书又一特色。笔者少年时曾为谋业而差点拜一位老中医为师,由于生性愚钝,背不了那许多枯燥无味的“汤头”而与岐之术*失之交臂。读了古广祥先生的《本草医人论事》,书中数以千计的中药,令我大开眼界,同时深为古广祥先生渊博的中医药知识而折服。古先生不仅撰写几百副绝妙的中医药名对联,由对联阐发了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同时还在每一篇文章的后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每一味中药的别名、药性、功效和主治病症。如“甘州子”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枸杞子”,书中介绍道:“甘州子,又称枸杞子。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主治: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还有许多中药名我们普通老百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白术”又称“冬术”;“因地辛”原来就是“生姜”;“远客”,原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茉莉花”;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前草”,原来还有两个别名,一个叫“立住”,一个“当道”。凡此各种,不一而足。

泰戈尔说:“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古广祥先生将他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用一种别样的形式介绍给读者,让读者从这块宝石的身上看到了传统文化绽放出来的精彩。相信凡是读过古氏中药对联的人都和我一样,真真正正长知识了。《本草医人论事》是一本值得放在读者的书架上不时阅读的好书。

写于年2月20日

何民,四川成都都江堰市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都江堰市作协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川西手艺人》《山水之间一座城》《手艺的温度》等。

作者何民责编常小靠审核古广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