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市文物局建议部分资金可用于奖励居民腾退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文物局建议部分资金可用于奖励居民腾退


昨日上午,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本市的文物腾退、修缮和利用情况进行视察。当了解到东西城12万平米待修缮的文物中有人居住,一方面腾退是个大难题,另一方面每年10亿元的文物修缮保护资金花不出去时,代表呼吁应该 还文物尊严 。市文物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市文物局正与市财*局、东西城进行协商,希望能够从10亿元文保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拆迁补偿款。 东城区协和胡同6号院是一栋中西合璧的三层砖混小楼,为普查登记文物,目前6号院的8户居民已经搬走,东城区正在对小楼进行修缮,计划12月中旬完工,今后作为文化创意类产业使用。 修缮中的难点是什么? 面对人大代表的提问,东城区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是居民腾退费用偏高,总投入达到了300多万元。 随后,人大代表们又来到了西四北大街165 167号院的护国双关帝庙。 文物在哪儿呢? 众人在平房间寻找着,只见在密密匝匝的平房上方,粗大的木构件和满是杂草的飞檐露出来,原来护国双关帝庙早已被居民私搭乱建的平房围住,只能看到部分破旧的房檐,有些木构件已经腐朽,墙体风化严重。 文物里住了6户居民,文物周边还住着12户居民。 市文物局文保处副调研员毕建宇告诉代表们,目前庙里的6户居民已经腾退完毕,庙外还有2户没有搬走。 毕建宇表示,目前东西城还有12万平米的待修缮文物里住着居民,市里每年会投入10亿元文物修缮保护资金,但是这个钱只能修文物,干不了别的。现在的问题是,住在文物里的居民由于拆迁补偿等原因不愿意腾退,文物部门手里有钱又花不出去。市文物局因此建议,这些资金是否不仅仅用于文物修缮,还能拿出一部分用于奖励文物周边居民的腾退,加快搬迁的步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