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雪时节,阴气重这样做把阳气藏起来 [复制链接]

1#

关于大雪《孝经纬》曰:“斗指壬,为大雪,言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这其中所谓“言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的意思是,大雪时节阴气已大为积累,所以阴化雪寒,届时黄淮流域便将有大雪的可能。

虽说雪寒多集中于长江之北,但身处江南的小伙伴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相对北方物理伤害的“寒冷”,南方那种缠绵刺骨的“阴寒”才更为致命。

大雪三候

一候鹃鸥不呜(农历十一月初四至初八)

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鹃鸥”是啥,其实“鹃鸥”即是寒号鸟,一般出没于秋冬两季,因天冷而出且喜欢啼叫,所以被民间戏称为寒号鸟。

大雪节气相较其他节气不同,其他的节气都讲究一个循序渐进,一般第二候时才见节气分晓,但大雪一开场就是最冷最烈最可怕的时候,因为极度的严寒加上与严寒相伴的大雪,所以连这喜寒的寒号鸟都呼喊不得,故大雪一候便被古人称为:“鹃鸥不呜”

此时忌宜

忌:吃寒性食物——大雪一至,尤其是大雪当天,不要吃寒性食物了,因为此时天地已经大阴大寒,此时再吃如螃蟹、螺丝这类的寒性水产则容易勾动体内旧疾继而引发健康问题。《千金翼》曰:“勿食螺蛳螃蟹,损人志气,长尸虫。”

宜:喝赤小豆粥——赤小豆并非红豆,相对红豆而言,赤小豆身材更加苗条,类似于“豇豆”,中医认为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多吃赤小豆可去风湿寒痹,但赤小豆虽好,不可贪嘴多吃,尤其是小孩及身体消瘦之人。《岁时杂记》曰:“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

二候虎始交(农历十一月初九至十三)

当大雪一候“鹃鸥不呜”结束时,天地间的阴气已开始出现颓势,所谓盛极而衰,既然阴气已稍微衰减,那么阳气自然也开始逐渐萌动,所以每逢此时,古人见虎啸山林并来回奔波求偶,知是阳气复起所至,故而将此时命名为:“虎始交。”

忌:频繁洗澡——大雪一候的五天内,像体质相对不稳定的老人小孩就应尽量少洗澡,大冬天虽然洗个热水澡很舒服,但难免出现水温难控一时上头的情况,这水温一高,洗出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污垢,还有保护身体的含阳汗水,一旦阳气泄的过多那这身体自然是吃不太消的。《千金翼》:“不可沐浴,勿以火炙背。”

宜:可小补身体——这里的小补,指可以在大雪时节稍微“放纵”吃喝,但所吃之物最好带有“温补”之性,如肉中牛羊,菜中韭姜。《千金月令》曰:“是月可补,不可饵大热之药,宜早食,宜进宿熟之肉。”

三候荔挺出(农历十四至十七)

这里的“荔”并非荔枝,而是一种名为马兰草(也称马兰花)的草本植物,马兰草一般生长在北方地区,据说马兰草能感受到天地间的阴阳之气,每当阴盛之时,马兰草便会蛰伏蜷缩起来,而当天地间的阳气萌动明显时,它便会抽芽开花。

忌:吃生菜凉品——很多的生菜凉品虽然其性不寒,但是毕竟仍属生冷之列,如生菜、韭菜更在其中,如《纂要》所云:“勿食生菜,发宿疾。勿食生韭菜,多涕唾。”

宜:枸杞煎汤——每逢大雪,古人们便会生火煎汤,一做口服,二来也可用以沐浴,这其中以枸杞汤为最多,如《七签》云:“(大雪)取枸杞煎汤洗浴,至老(皮肤)光泽。”

大雪收敛阳气

从以上大雪三候中我们可以得知,大雪时节是冬三月中最宜藏,而最不宜泄的时节,所谓:“开春足不足,全靠大雪藏。”这冬天阳气藏得好不好,其实主要依赖一个“睡”字。

但人相比于动物而言,正缺少一个“冬眠”系统,而大雪之时又恰逢阴阳扰动、气血调节之机,所以此时睡眠多有“难睡、晚睡、失眠”的情况出现,故而本文特意给出以下四个小妙招,来帮助大家熬过大雪时节里这15个难眠的夜。

1、睡前泡个脚

如果想在大雪时节睡个好觉,那么可以试试这个“温胆汤疏通法”,当然它也叫温胆汤泡脚足浴法,此法源于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其方主要由茯苓、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所组成,本是可服用的汤剂,但随着时代发展,便被聪明的养生人士发现,这煎熬过的温胆汤药材泡脚奇效甚于口服。

古籍曾云:“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之所以温胆汤可以跟我们的脚发生那么奇妙的反应,正是因为我们的脚底乃人体六经起始之处,所以用温胆汤来当做祛湿排寒散毒的突破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并且脚部皮肤通络性佳,相比身体其他处的皮肤,脚对这些草本的吸收更为快速,且在热水的助力下,可以快速使药力渗透进皮肤。

泡法要诀:

第一步:将配好的草本先用大火煮开煮沸,使这些草本的药力得以在水中发散,以利于我们脚部的吸收。

第二步:将煮好的水连同草本一起倒进泡脚桶,泡脚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搭配起来麻烦,这边也有现成的泡脚包,根据罗大伦博士的温胆汤方子调配,把这些草本研磨碎了后,装进无纺布的袋子中,拆开后,便会发现其中的草本颗粒清晰可见,且药味沁鼻。

而且泡的时候不用拆,直接把这个无纺布袋子放进锅里煮,和上面的方法相同,煮完连同泡脚包和水一起倒进泡脚桶中,这样更便于我们泡完清理泡脚桶。体内痰湿很重,那就早晚各泡一次,轻一些那就睡前泡,水温控制在45℃左右,不仅祛湿,还能驱寒,把体内积累的陈寒都瓦解掉,更利于瓦解体内的寒气。

2、睡时动动眼

中医认为肝藏血,而眼藏神,二者相互影响,所以夜间切记不要胡思乱想,因为这不仅消耗神志,同时也会亏耗肝脏中所储的精血。

故而睡觉时,我们应啥都不想,只需闭上眼睛,然后尽量不要让眼珠朝中间聚集,慢慢放松,让眼珠自然垂下,而这样一静,心也就稳了,睡起来也坦荡轻松。

3、睡时揉肚皮

如果你睡眠之时常感心脑发热,那么不妨睡前先将双手搓热然后敷在肚脐下的肚皮处,中医养生认为人手掌中心有一个名为“劳宫穴”的穴位,且这劳宫穴属火,正与脐下属水的关元穴呈互补关系,而这两穴相触正是水火既济,因此多以手掌劳宫按压脐下关元便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这心肾交通之间,便会给人以想睡之意。

4、睡醒吃点“补”

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后也是进补的好时机,饮食调养自然是最好的方式。

进补又分为温补、平补和滋补,大雪后最佳的选择是温补,比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但不宜过量进食,以免上火,可以搭配萝卜、白菜等清热的食材同食。

冬季养生的重点是健脾养胃,脾胃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的人老得快,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而且脾胃两条经络多气多血,这两条经络也经过面部,脾经、胃经气血足了,脸色才有红润,脾胃气血虚,脸色暗黄或淡白,没有光泽。

一旦脾虚,人的气血就会跟不上,身体的能量不足,面色苍白,月经量少,看起来没有血色,身体也很容易劳累。

养脾胃八珍糕

最近研读罗大伦博士的《阴阳一调百病消》,里面就提到了八珍糕,相传还是过去皇帝们常食用的糕点。

你仔细看,八珍糕里面很多食材,都是秋天成熟的果实,可见古人养生,也是遵循四时之法,而且这些食材大部分都是温性的,有益脾胃。

在八珍糕这个食谱中,山药、莲子、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的;茯苓和薏米祛湿;芡实是收敛的,糯米是,补元气的。

这么看似简单的一个食谱,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怪不得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健脾的糕。

下面就把这个糕点的制作方法分享出来,趁着冬天,好好养养咱的脾胃。

食材:茯苓50g,薏仁50g,莲子50g,淮山药50g,白扁豆50g,芡实50g,粳米粉g,糯米粉g。

做法:将所有的食材打磨成粉末,加入白糖、粳米粉、糯米粉,用手把所有的食材拌匀(白糖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添加)。

倒入适量的水,用手搅拌搅拌,用手揉成团后,再继续揉面,把面团揉至没有干粉的状态,之后可以用模具印出喜欢的花型。

放入蒸锅内蒸15到25分钟。时间看糕点的大小,大的就久点,短点,自己把控。蒸熟后这个糕点冷热皆宜,软软糯糯的也不粘牙,但里面含有薏米,孕妇不宜食用。

现在人们生活普遍忙碌,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在为生计奔波,每天花费太多时间去调制养胃的食谱也不太现实,这时可以每天吃上现成的两块八珍糕,养养脾胃。

咱们这款八珍糕,正是在这个古代的经典配方上加以调整,更适合咱们现代人吃,而且没有蔗糖,实打实的原始谷物滋味,像是不能吃甜食的朋友们,也可以放心食用。

配料有鸡内金、砂仁、麦芽、山药、茯苓、薏米、莲子和山楂,再配以鸡蛋和小麦粉,烘焙出的糕点软糯可口,有着浓浓的麦香和蛋香,加上这些果实天然的清香,吃着吃着便食欲大开。

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主要起到清理的作用;

砂仁辛香温散,善于化中焦湿浊,温理脾胃滞气;

麦芽行气健脾,擅化淀粉性的食物;

薏米利水去浊,性味往下走;

茯苓祛寒湿,性味往上走,与薏米搭配,一升一降,体内的气就顺畅了。

莲子醒脾,唤醒脾生机;

山楂和胃;山药在健脾的同时宣发肺气。同时还能收涩住这些食物的性味,不至于吃进去就流散出来。

这款八珍糕,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又很平和。但凡有都会被另一味的温热之性化解掉,使整体达到平衡的状态,补而不腻。里面我们用了麦芽糖醇,不能吃糖的人也能吃。

这款糕点,饭前饭后都能吃,每天来上一两块,身边的朋友都是当作下午茶的小点心来吃,又美味又营养,无糖低脂,还不会给身体增加负担。

不喜欢糕点的也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补脾胃的食物,多吃一些冬天真正的蔬菜。土豆,山药,萝卜,红薯,胡萝卜……土生土长,最得土气,沉甸甸的根菜,还可以补到中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