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贾宝玉,简直就是在金玉良缘之间横插一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木石前盟只是绛珠凡间还泪的债务

金玉良缘才是终极渡化的解药

前言:力图系统全面的为你解读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她的真实故事,他的创作起因,以及她对我们如今的现实意义。

由于是成系列的专栏文,所以在只看一篇或半篇文章的情况下,你完全有可能看不懂我的文章,建议订阅并解锁专栏,一起细品看似琐碎浮华的《红楼梦》,为何有着让世人不肯释卷的不朽魔力。

书接上文:所谓的#薛宝钗#你觉得一定指宝玉和宝钗,或是宝玉和湘云吗?

我的看法你们已经知道了:是湘云和黛玉

——不过在下结论前,我先继续给大家扒湘云和黛玉之间的起伏:

前文说完了湘黛初会的最初两场戏,紧接下来就是黛玉和湘云之间可以说是看起来最厉害的一次冲突了,但我们仔细看去,就会发现,贾宝玉简直就是湘黛关系的搅屎棍!

你看湘云来贾府后,和黛玉上午吵下午和,晚上更就在潇湘馆住下,投缘得很呢!

接着贾母要给薛宝钗过15岁及笄礼的大生日,荣国府就请了戏班子来唱戏助兴,黛玉心里本来就不得劲,结果湘云冲口说出:

“(小戏子龄官)倒像林姐姐的样儿。)

那个时代,戏子是身份最为低贱的人群。

所以说湘云这句话,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对于本身就是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来说,可就有点不礼貌了,也正是因此,其他人其实本来都明白,却没人敢说。

作者却没有直接写林黛玉当时的反应,而是写宝玉第一时间对湘云使眼色。

然后到晚上史湘云突然就作了起来——叫丫环翠缕收拾衣服,说要回家去,还说是自己在这。

看谁的鼻子眼睛?

87电视版拍了林黛玉生气甩脸子走掉的场面,但其实书中根本没有写这些,倒是书中后面写了黛玉自己说生气更多是因为宝玉给湘云使眼色,而不只是因为湘云说的龄官像自己。

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

于是我们看贾宝玉先是屁颠颠的跑去向湘云表示:自己使眼色只是不想让湘云得罪黛玉——结果被湘云臭了一顿。

宝玉只好又去找黛玉,结果又被黛玉直接推在门外,然后又教训了一番。

最后,两头不讨好的宝玉,悻悻然回到怡红院,居然开始自省起来,你看他想了些什么,可非常有意思(至于为什么有意思,我暂且不说破,大家自己体会吧):

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

想完之后,心灰意懒,宝玉又写了个偈子,还填了一支《寄生草》。

其实这一段含意实在太深,这里我只简单提醒大家,黛玉生气真的有可能不是在乎湘云说,因为让大家猜龄官长得像谁的人是王熙凤。

黛玉也没对凤姐生气不是?

这里头有曹雪芹不能明写的文章,请大家结合凤姐湘云宝玉黛玉的影射对象,先自己细品。

今天我请大家必须注意的是——这里脂砚斋留下了两段十分十分重要的批语!

这段批语之前的文字是写黛玉先对宝玉这样说:

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然后脂砚斋(和畸笏叟)随即在此插入两段批注:

这两段批语,其实已经是湘云在《红楼梦》中份量的注脚,这意思是在说:如果不是因为湘云,就不会有《红楼梦》这本书!

因为引起批注的林黛玉话中的是谁?——请承认,这个不是薛宝钗,不是王熙凤,不是其它任何人,而是史湘云!

林黛玉是在生气,这个气看起来是和湘云有关,但她并不是在生湘云的气,而是因为湘云的优秀,引起了她对宝玉的哀怨和不满。

也就是说《红楼梦》中有一段三角关系,但这个三角关系,并非宝黛钗,而是宝黛湘。

表面上是宝黛唧唧我我,私底下是湘黛暗流汹涌。

这个三角形中,两段关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看过红楼梦原著的都知道,宝黛二人最后没有结果,泪尽缘绝;

而看过我解读的也都知道,湘黛最后共度月圆夜,然好景不长。

到底是湘云的存在破坏了宝黛的?还是宝玉的存在耽误了湘黛的?

其实,这是两段无法复立、必然互相伤害的关系,所以,贾宝玉才会有的心灰意冷,而曹雪芹则有了《枉凝眉》的纠结感叹。

相关阅读: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到底指哪两个人?

总之,细掰之下我们会发现,不仅林黛玉和史湘云之间,似乎比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更和谐,其实这里面的原因作者也是早就暗示了。

怎么暗示的呢?

我们看——不管的身份有多少说法,贾宝玉是神瑛、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这个设定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然后,这就造成了一个同样无法改变的事实——在下界红尘里,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缘分,止于还泪,再无其它。

我们还看到,一僧一道为了顺利渡化这一干风流孽鬼,自己也化身下界,其中有两件事是癞头和尚想渡绛珠化身的仙林黛玉出家,被拒绝;给薛宝钗送金锁,则被接受。

金锁上的两句话是:

其实我们可以用逻辑思维把这两件事理一下,想一想为什么癞头和尚不给林黛玉送金锁?

我认为是这样的——癞头和尚的终极目的,是渡化绛珠的化身,而黛玉、宝钗,都是绛珠仙的凡间化身。

最开始她是拒绝了出家,这样她有了林黛玉这一人格;再后来,接过金锁,她多了薛宝钗这一人格——薛林是并立也就是的。

而神瑛侍者凡身对绛珠化身的认识,只停留在阶段,对他而言,高不可攀。

而金锁上的两句话是告诫:你执迷不悟不可怕,不离不弃亦可破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然做了选择,那就要要坚定、不要后悔。

这种佛家的渡人方式,类似于向死求生。

薛宝钗的坚定,我们从柳絮词中都能感到,那么薛宝钗的选择呢?既然接受了金锁,也就意味着她选择了与相伴终身!

因为金锁的来历,在第二十八回有说明: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薛宝钗的金锁,是的,那么问题来了,她既然接受了金锁,为什么却偏远着宝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