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小学王老师,语文路上一起走,欢迎阅读。
#知识红人季#面对古诗鉴赏,很多同学感觉无从下手。特别是考试遇到没有学过的古诗,还有可能出现空题的现象。那么,古诗鉴赏题型,有没有方法可寻呢?王老师告诉你,有。通用的“六步法”学好了,所有古诗词鉴赏都可迎刃而解。
咱们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第一步:读诗题
诗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拿到一篇古诗词,先看题目,仔细分析题目所透露的信息。大家回想一下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我们往往能知道作者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举个例子,苏轼的《六月二十四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山雨欲来
六月二十四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从诗题,我们获得了这些信息,作者写作的时间是六月二十四日,地点是望湖楼,事件也可知道,作者在望湖楼喝酒了,而诗是酒后所写的,可见诗人的闲情逸致。
注意:理解诗题的时候,我们要用古义去解读,不能用今义去想当然。因为古人说话比较精简,有很多古今异义词。比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值”,应该理解为“遇到”,而不能理解为“值得”。
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二步:知作者
第一步了解了诗题,我们接下来看作者。看作者,并不是只看作者的名字,而是去调动你大脑的知识库,从知识库里去筛选关于诗人的简介。是哪个朝代的,生平事迹、知名作品、创作风格等。
因为做古诗鉴赏的时候,你不能保证所有的考题都是你见过的,当遇到不熟悉的诗词时,你就只有用这样一个方法,来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创作背景。所以,课下同学们一定要对一些常考诗人进行知识汇总。
举个例子,杜甫的《春望》。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们进行第二步,调取你的知识库,知作者。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原籍是哪的,咱可以不记,挑主要的。想想杜甫的仕途,年轻时应进士举,没有考上,开始漫游各地,期间还曾写下了著名的《望岳》,后来客居长安十年。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
安史之乱中投奔唐肃宗,受左拾遗。后弃官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严武死后,携家眷离开蜀地,漂泊江南,最后病死于途中。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多写唐朝后期的社会现实,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那么知道了杜甫的过往,再读诗歌,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三步:读诗词
诗歌,一定要读,而且还要反复读。这里读可以分为初读、再读、品读和诵读。
初读,是拿到一篇诗词之后,先读一遍。如果不是身处考场,建议朗读。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阅读。在阅读中体会诗词的节奏和诗歌的意境。在古代,诗歌是用来吟唱的,有的再配上乐曲,可谓是声情并茂。所以,今人若想很好的理解一篇古诗词,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一定要读,读得越有节奏,越有感情越容易理解。
再读,是知道了古诗的大意后的读,这一遍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品读其实是第四环节的,也就是分析古诗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诵读是最后的朗读,这一遍读,其实就是在背诵,即熟读成诵。
第四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不管是课本还是考试卷子,古诗词下面,都会给我们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千万不要忽视,要利用好。这些注释一般包括一些地名,或者诗中的重难点字词。翻译诗歌,讲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对原文进行逐词逐句地对应翻译。要求原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它的好处是可以字字落实,坏处是有时语句会不通顺。比如:不知秋思落谁家,直译:不知道秋天的思念落在谁的家里?这个还可以,通顺。
再看个例子:中庭地白树栖鸦,直译:中间的庭院,地上很白,树上睡着鸦雀。大致意思对,但总差点意境。这时候就要用到意译。
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例如:今夜月明人尽望,意译: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着当空的明月。调整了语序,就通顺多了。
诗歌翻译,还讲究信、达、雅。信达雅的定义,大家可见下方图片。
第五步:赏析古诗词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过了这一步,可以说,这首诗我们就完全解读了。古诗词有叙事的,有写景的,有写感慨的。大多古诗词,诗人在写的时候,都夹杂了自己的情感,所以一般都是兼而有之的。我们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入手。
很多同学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总是分不清,而导致做题时抓不住要点而失分。这里给大家详细说一说。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察的重点。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诗的表现手法,也称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首尾照应、动静结合、侧面描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以上这么多表现手法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其实上面很多总结起来,就是修辞和表达方式。掌握了修辞和表达方式,剩下的就是结合古诗词去套用。
第六步,想画面,诵读
考试做到第六步就没有了,最后是检查,把自己的答案读一边(默读),看有没有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平时的读古诗,还要进行最后一步,就是想画面诵读。
古诗的意境是美得,就像苏轼评价王维的诗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也因为它的意境美,被世人喜欢了几千年,而且会被继续喜欢着。现在大多人虽然不会作诗,赶不上古人的水平,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的背诵也是有技巧的。学完一首古诗,你可以为这首古诗画一张思维导图,在这张思维导图里包含了这首诗主要的信息。通过画思维导图,可以快速记住古诗的意象和结构以及作者的情感。
诵读古诗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我要几分钟背会,在内心里形成一个紧迫感,这样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其次,利用关键词联想法。古诗本就很短,语言精练,所以意象就是关键词。另外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是重点记忆内容,通过第一个字,再加上关键字,我们就能够很快地把一首古诗背会。
现在古诗词鉴赏的“六步法”就为大家讲解完了。是不是感觉古诗词也没那么难,而且还很有趣?光说不练都是假把式,有句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同学们,只有把这些技巧反复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才能熟能生巧、内化于心。炼成了火候,这几步就可以化繁为简,收放自如。
今日话题:一篇文章不能以偏概全,所以关于古诗词鉴赏,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文章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