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汕头市龙湖区周厝塭村码头老公的由来 [复制链接]

1#

周厝塭码头老公的由来——汕头“八.二”风灾祭□陈玩真

在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周厝塭海香埔村北防洪大堤,有一处坟地,村民称为码头老公。潮汕话的“老公”有两层意思,对曾祖父的称呼或者对祖先的尊称。为什么称“码头”?原来那地方在旧时原来是新津河畔的一处码头,现为防洪大堤的一段。大堤由东到西零散地葬着村民的先人,到码头老公处坟墓较为集中。那么码头老公从什么时候就有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潮汕灾害史上有名的“八.二”风灾。

(周厝塭八二风灾碑,陈辉松摄)

公元年8月2日(民国十一年),农历壬戌年六月初十,大飓风袭击潮汕沿海地区,飓风带来海潮,淹没房屋无数,人畜伤亡惨重。地势低洼的村落甚至举村丧尽。

据有关资料记载:年8月2日白天天空昏暗,6—8级东南风带来阵阵狂雨。晚上9时,台风登陆,震山撼岳,拔木摧屋。3日凌晨3时,风力增至12级,潮随浪来,海水陡涨3.6米,沿海公里堤防悉数溃决,狂浪如瀑布入城,一时飞瓦倒墙之声不绝于耳。汕头城平均水深3米,沿海村镇一片汪洋。

(汕头太古码头灾图,风灾后一片狼藉,图片来源于网络)

“财生”号轮船吹到妈屿外的乳蓬山上,“山东”号搁于狗母涵山腰,潮汕小火轮2艘覆于潮阳县后溪、蝴蝶交山腰。汕头地区6县1市遭到毁灭性洗劫,共死亡7万多人,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汕头市5/6居民受灾,一半房屋塌毁,死难余人。澄海县4万人丧生,外砂村无一生还,灾后庐舍为墟,尸骸遍野,水面漂着腐尸,树木挂着衣履,山顶覆着破船,积秽逾月犹末清除。海水淹过的耕地不长庄稼,井水咸而难以饮用,两年后方才淡化。

(风灾后轮船搁浅,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厝塭村时属澄海县官埭乡管辖,离海尚有一段距离,地势相对较高。海边村落之内充公、外充公、辛厝寮、苦楝寮、夏桂埔、陈厝合,以及周厝塭本村的塘窟坑等村落地势较低,被淹之尸体流到周厝塭,惨不忍睹。

时有汕头各庵庙、善堂、华侨救灾团组织人力将尸体掩埋在海香埔村东面约一百米处(现遗址已被分为村民宅基地,盖上房子)。由于死亡人数众多,人力物力有限,只能草草掩埋,经风吹日晒,尸骨暴露于地表,让人触目伤心。

在本村村民及华侨救灾团的努力下,人们将尸骨迁于海香村北大堤南面安葬,男女尸骨分开,共有坟三座,中间墓碑上刻“后土福神”,两旁墓碑分别刻“男神同归之墓”和“女神同归之墓”(村人称为“老公”),并另竖义冢碑,碑上有“壬戌六月十夜飓潮灾改葬义冢新嘉坡中华总商会赈灾团立”字样。旁有石碑,记录当年风灾惨状,我们可以称之为“周厝塭八二风灾碑”,碑文如下:

“民国壬戌六月初十夜大风灾,澄汕间下蓬官埭受灾颇重。方剧时风狂似虎,涛浪汹涌,潮水登地,水深数丈,一望汪洋,尽成泽国。奔避不及,呼救无灵。其后潮水既退,淹毙尸骸累累遍地,呜呼痛哉!于是掘地掩埋,草遮土盖,权宜之安厝也。及历时既久,风掀雨洗,草脱土崩,遗骸顿露难掩。虽西伯深仁,谁埋无主枯骨?!言念及此,倍觉神怆矣。何幸叻坡商会及乡民集血汗之金钱,掩飘零之遗骸,阡陌重新,墓茔再造,化埋下义冢,铭刻不忘。即含生负齿之伦亦深拜仁人之赐也。嗟呼!捐资贯筏,超升绣丝,何足言报。勒石聊以表功,天高地厚,戴德流芳。下蓬官埭乡众居民”(注:原碑无断句,标点为笔者所加)

(周厝塭八二风灾碑,陈辉松摄)

“八二风灾碑”在本世纪初殡葬改革时殡改人员敲掉顶端一截,实为可惜。此碑立于民国十二年十一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堪称文物,遭遇如此下场,令人扼腕叹息。澄海县(今为汕头市澄海区)在当年风灾之后亦勒石以记其事,碑名为《澄海县“八.二”风灾纪念碑记》,后于年被人发现,现存于澄海博物馆。

(年发现的澄海八二风灾纪念碑,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澄海中学操场又发现两块八二风灾碑,引起文博工作者重视,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厝塭八二风灾碑研究价值虽比不上澄海风灾碑,但也不该将其毁掉,我们不敢希冀它能像澄海风灾碑一样存于博物馆,只希望村民和各级主事者能有一定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原址妥善加以保护,给后人留下一丝可供凭悼的证据。年,周厝塭村老人协会组织人员对码头老公进行修缮,铺路,并重立一块石碑,文字照录前碑,立于旧碑之旁。一新一旧,更显历史沧桑。

(周厝塭码头老公,陈辉松摄)

潮人尚祭先人。如今,每逢农历六月十一,塘窟坑有多户村民家里要祭拜当年在风灾中死去的先人。在每年的中元节七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五,前述各乡家家户户备着丰厚祭品前来拜祭先人,场面非常壮观。许多老人亦会与年轻人谈起此次风灾,希望年轻一代不要忘记当年那次惨痛的灾难。

注:(1)周厝塭村为行*村,下辖周厝塭村,陈厝葛村,海香埔村,塘窟坑村,林厝塭村,合仔寮村,葛南村,葛北村等自然村。解放前属澄海县下蓬镇官埭乡。

(周厝塭村今貌,图片来源网络)

(2)风灾时间是农历六月初十,村民祭拜先人是六月十一,大概是因为六月十一是找到亲人尸体的时间,故而以此日作为祭日。

附:饶平陈沅(梅湖)在《潮汕东南沿海飓灾纪要》书中记录当时风灾惨状:

“死得最惨者,当水涌时,有抱持三数小孩逃生,在水中不能支持,将女孩或小者弃去,以省累而图出险者;有妻抱儿于怀,水里浮沉,夫夺儿抛弃,冀妻免与俱溺者;有救护父母老人,不能凫水,子不忍舍去而溺者;有儿子多人,手不能尽挟,以抠衔其头发或手掌,虽抵高阜而儿已气绝者;有老年父母恐累其子自沉,希存宗祀者;有灾后见举家皆尽而自裁者;有夫妻已绳系住而皆溺者。种种惨状…………路傍累累新塚多裂缝,盖掩埋灾尸,土薄而无棺,尸肿土开,苍蝇成阵集隙攒咀,行经其处,伤呕交作。目击心伤,虽铁石人见亦下泪。”(转引自王琳乾先生编著的《潮汕自然灾害纪略》)

(《潮汕自然灾害纪略》)

(本文写于年,年发表于《汕头特区晚报,现发公号,稍作修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