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我中医中药之余甘子87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和控制 http://m.39.net/pf/a_6020116.html

爱我中医中药之:余甘子(-8-7)

——作者:元平

余甘子,大戟科叶下珠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植株高3-8米,最高可达23米,胸径50公分,树皮浅褐色,枝条具纵细条纹,被*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至革质二列线状长圆形,聚伞花序由多朵雄花和1朵雌花或全为雄花腋生组成,蒴果呈核果状圆球形,外果皮肉质,绿白色或淡*白色,内果皮硬壳质,花期4-6月,果期7-9月。

余甘子又名:油甘子、庵摩勒、米含、木波、余甘果、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滇橄榄、望果、牛甘子、喉甘子、鱼木果等;《唐本草》曰:庵摩勒生岭南,树叶细似合昏,花*实似李柰青*色核圆六七棱。中仁亦入药;余甘子被我国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录;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

余甘子为我国南方常见的散生树种,能耐干旱和瘠薄的土壤,适生土壤为页岩、花岗岩分化的酸性至强酸性土壤,在肥沃的山地可长成大材,在瘠薄干旱地表土层冲刷裸露山坡石砾粘重土壤地,也都能生长;且树姿优美、萌芽力强、根系发达、保持水土,是荒山荒地酸性土造林的先锋树种;亦是我国南方优良经济和园林绿化及庭园风景树种。

余甘子富含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灰分(矿物质)、胡萝卜素、视*醇(维生素A)、核*素、尼克酸、维生素C、钾、钙、镁、铁、锰、锌、磷、硒等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不含钠;果实即可鲜食,亦可制成果脯、罐头食品、酿酒、榨油等;叶晒干供枕芯用,种子供制肥皂;树皮、叶、幼果可提制栲胶,木材供农具和家具用材等。

我国是余甘子原产地之一,分布于我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海拔-米的广大地区;野生常见于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世界上菲律宾、马来西亚、南美、印度、斯里兰卡、印尼、中南半岛等亦有分布。

余甘子在我国她是一位中药:《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唐本草》、《本草图经》、(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本草拾遗》、《海药本草》、《南宁市药物志》、《中药图谱》、《茶饮保健》等多有记载。

其性味果:甘、微涩、凉;根:淡、平;叶:辛、平;功能果: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丙缺乏症;根:用于高血压病、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叶: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用法用量果:10-30个;根:0.5-1两;叶3-6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余甘子根、叶、树皮等均可入药,根、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叶春夏采,鲜用或浸渍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余甘子乃茶之雅称之一:古人茶事,常伴风雅,在诗文中,茶有各种称呼:荼——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茗——据说是云南某地区“茶”的土音,东汉时开始用来表示茶,为茶之雅称;不夜侯——喝茶有醒脑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

涤烦子——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唐国史补》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余甘氏——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说:沾牙旧姓余甘氏;清友——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

元平,生于50年代初,是在新中国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为此我深感荣幸与自豪。胜利得来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老了,不回避老,活到老学到老,做能做的,做该做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岁月沉淀了心香一片,山河展示出最美的模样,不为写作,只因最真的情怀;不为迎合,执笔那一处本我。

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