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34年,湘江血战后,红军师长陈树湘奉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https://m.39.net/pf/a_4541960.html

湖南道县石马神村坐落于潇水河畔,这里有一座当地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双坟”,那里埋葬着两位红军忠烈的英灵——陈树湘和他的警卫员。当地百姓常自发来此祭奠,以纪念当年他们为了中国革命在潇湘大地泼洒的殷殷热血。

滚滚潇水无声无息地向北奔流,河畔两岸的青松屹立,江水拍岸。在波涛与石壁的低诉中,当年它所见证的那壮举似乎重新流淌在时光之中。

年12月,在潇水河畔,红五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因腹部中弹,被敌人抬在担架上一路颠簸。道县保安团营长何湘得知后笑得合不拢嘴,俘虏了红军师长,可想而知这是大功一件。

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陈树湘这个“赤色分子”的脊梁骨如此硬。在前往长沙的路上,他趁人不备时,偷偷用手撕开绷带,从腹部被子弹豁开的伤口抠出一段肠子。当人们听见他既痛又怒,如同暴雷般的吼声时,已经为时已晚。

在众目睽睽之下,陈树湘双手沾满鲜血,额头因为疼痛沁满了大颗汗珠,脸色煞白无比。随即,他硬生生用尽全身力气在担架上扯断自己的肠子,当场气绝。用生命践行了对“为中国革命而死、为创建一个新社会而死”的铮铮誓言。

陈树湘断肠以死明志后,敌人恼羞成怒,将他的警卫员当场杀害。而陈树湘的头颅被斩下送往长沙邀功示众,无头尸体被抛弃在潇水河畔,暴骨于野。当地百姓们敬佩其忠勇气概,在夜里偷偷将两位英灵的尸骸埋葬在潇水河畔的飞霞山上。

从此两名英灵便日夜戍守在奔流不息的湘江一侧,与数万英灵一起庇护、注视着这片他们洒满热血的红色土地。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铁血师长陈树湘的英雄事迹。他从菜农到党的忠诚战士、军队的优秀指战员、再到湘江河畔凭一腔孤勇,面对数十倍敌人的猛烈攻打仍英勇作战,直到弹尽粮绝后断肠就义的故事。

草莽少年志气高

同大部分参加红军的战士们一样,陈树湘也是农民的儿子。年,他出生在湖南长沙一户农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喝湘江水长大,陈树湘的血液里似乎从小就流淌着一腔忠勇。他仰慕苏武持节19年的铮铮气节,敬佩岳飞精忠报国的赫赫战功。

陈树湘9岁那年,长沙大旱。他随父亲搬迁至长沙城郊,父子俩以种菜为生。住在附近的人们经常能看见:一大清早,陈树湘便担着两桶水一步步挑去菜地里给菜浇水。

年,长沙这座古城因五四运动的风雷而沸腾。年少的陈树湘亲眼目睹成千上万的学生、爱国人士涌上街头游行。那时候,陈树湘的心里有了一些懵懵懂懂的想法。

在听到街头巷尾宣传的爱国主义演讲后,陈树湘终于懂了。这不正是如同北宋的“靖康之耻”一般吗?割地赔款,在国际社会上受人欺凌,无非就是那句“弱国无外交”。小小年纪的陈树湘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有时候在街头卖完菜后,陈树湘深夜也不愿回家,而是将自己和这座古城融为一体,感受着这座古城的呼吸;或是同人们一起沉浸在反帝爱国的澎湃思绪之中。陈树湘时常会想,该如何才能报效祖国,为改变国家的积贫积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问题,直到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等人才找到答案。

陈树湘家与毛泽东在长沙城东清水塘的住处很近,他几乎每天都要去清水塘挑水送菜。陈树湘的思想在这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深刻影响。结识毛泽东后,陈树湘又认识了何叔衡、李维汉、夏明翰、毛泽覃等许多革命领导和积极分子。

在毛泽东的住处,陈树湘时常旁听这些人讨论救国救民的方针和策略,有许多想法陈树湘听不懂便请教毛泽东,毛泽东会将大意作出解释给他听。那些话如同曙光一般,将陈树湘的内心照得一片亮堂。

这段时间也对陈树湘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从一个菜农蜕变成心怀家国的热血青年。怀揣着一腔热血,年7月陈树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所有革命同志们一样,他们心中都有共同的愿望——建造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人人有衣穿的新社会。

年,国民党公然撕裂伪善的面具,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因为叛徒率部投敌,陈树湘等共产党员不得不逃离长沙,为躲避国民党的大肆追捕,他们昼伏夜出赶往武昌。

在武昌,陈树湘又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询问其接下来的去向时,陈树湘毅然表示要去国民党军队当兵、带兵,学习军事知识。因为他知道,搞革命不能只喊口号、搞排面,一定要将枪杆子握在自己手里。

国民党这次悍然发动白色恐怖,更让陈树湘坚定这个想法,只有放弃幻想,接受现实,搞武装革命才是共产党的出路!

陈树湘的想法和毛泽东如出一辙,后来经过党组织介绍,陈树湘去到国民革命第二十四师新兵营当兵,而二十四师师长正是叶挺。因此新兵营内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身材雄伟、坚实的陈树湘,很快升任为排长。

7月,陈树湘所在的新兵营编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接到南昌方面的命令后,部队从武昌登船沿长江东下奔赴南昌参加起义。途中,因为反动派军队在九江布防的缘故,陈树湘所在部队从湖北黄石下船,徒步赶往南昌。

赶路支援大部队时,南昌起义的枪声已经打响,陈树湘跟随部队前往永修响应起义。

12月,陈树湘跟随大部队登上井冈山,革命队伍成功在井冈山会师。由于陈树湘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器重。为发挥陈树湘的军事能力,他前后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七连连长、特务连连长、特务营党代表和红二纵队四支队政委。

特务营作为拱卫中央机关的特殊部队,其性质不言而喻。因为保护中央领导有功,年陈树湘被福建军区任命为独立第七师师长。此时正值第二次反“围剿”,陈树湘率领部队在赣闽边区打游击战,将敌人的围剿部队在闽赣山区耍得焦头烂额,在战斗中屡立奇功。

不久后,陈树湘调任至红十九军五十四师担任师长。年6月,为支援江西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第4次围剿,驻守福建的红十九军缩编为红三十四师。抱着“组织如何安排我,我就在哪发光”的想法,陈树湘毫无怨言从师长降成团长,继续在苏区边缘和敌人进行战斗。

年3月,由于之前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表现优异,战功卓越,陈树湘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危难时刻见忠诚

很快,蒋介石再次调集百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怎料我军最后一再溃败,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为留存革命力量,中央决定战略性转移,这便是响彻整个革命史甚至是世界革命史的伟大征程——两万五千里长征。

而就在进行战略性转移的前夕,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收到一条紧急军令: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决定,将红五军团定为全军总后卫。

这意味着红五军团要承担整个行军过程中的阻击行动,为保存革命火种,红五军团必须要面对尾随的恶敌,并与之进行激烈的战斗。

众所周知,在红军长征转战的两年时间里,蒋介石一直在国内外强调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舆论,同时一路派遣各派军阀围追堵截,妄图将红军主力一网打尽。红五军团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部队在湘桂边界的道县停驻下来。

蒋介石

此时,红军强渡湘江的战略意图已被国民党军队洞悉。国民党已经调集五路中央军,又与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勾结,加上广东军阀陈济棠与湖南军阀何键,共三十万兵力在湘江一带形成“第四道封锁线”。

要想从敌人的包围圈突围,横亘在将士们面前的便是这蜿蜒的潇湘之水。当务之急,必须掩护主力军和中央机关纵队渡过湘江,而这个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红五军团身上。而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又落到第三十四师的头上。

中央军委发来命令,要求三十四师担任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不惜一切代价,阻击尾随之敌,为先头队伍渡江争取时间。

当董振堂和刘伯承将命令在陈树湘面前宣读时,他其实已经想到部队最后可能会面对的命运。但陈树湘没有一丝犹豫,当即掷地有声地代表整个红三十四师向中央军委表态:

“请转告朱总司令、周总政委,三十四师坚决完成任务!”

敌人如同附骨之疽般很快尾随而来,红三十四师与敌人交火。为了给身后的大部队争取足够的撤退时间,陈树湘率部与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边打边往湘江东岸撤退。

11月27日,决定整个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打响。先头部队开始从全州、兴安地段强渡湘江,而陈树湘则率部在湘江东岸的灌阳一带布置兵力,阻击后追之敌。

次日一大早,国民党战机的轰鸣声响彻整个湘江两岸,只要发现红军部队,无数的子弹和炮弹便如雨水般落在江面和阵地上。随即,敌人的陆军部队也先后收紧包围圈,各系军阀的部队轮番向陈树湘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此时,红三十四师仅剩余人。而追击的敌军,再加上地方反动部队有近10万之众。

战前陈树湘给部队下了死命令:“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掩护党中央,为了掩护其他同志们安全过江!保留革命的火种救国,唯一死而已!我命令,哪怕战斗到只剩一兵一卒,打到全军覆没,也绝不退缩!”

陈树湘极富激情的讲话感染了三十四师上下,战士们无一不斗志高涨,皆表示: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誓死要将来犯之敌抵挡在防线之外。

大军临阵,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军,陈树湘毫无惧意,始终以冷静的头脑指挥部队作战,以坚决顽强的精神死死顶住敌军的猛烈进攻,并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狠狠挫败了敌人的锐气。

经过几个昼夜的浴血鏖战,三十四师将薛岳所率的国民党第三军压制在防线之外,不得寸进。直到中央机关纵队和落后的红军渡过湘江,完成殿后阻击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落入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包围圈中,彻底成为一支孤军。

而此时,之前余人的队伍剩下不到千人,幸存者五不存一。四面楚歌声中,陈树湘当即决定开始突围。

他紧急下令余部做好渡江战斗的准备工作,战士们跳下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架设浮桥,陈树湘立即带领部队准备西渡过江。可先头部队刚踏上浮桥,行至半途之时,天空突然响起了国民党战机的轰鸣声。

炮弹的轰炸声与冲锋号的激昂顿挫声组成了战斗的序章,很快激烈的战斗打响,敌机盘桓在湘江上空对正在渡江的部队发起狂轰滥炸。浮桥在轰炸中被炸毁,战士们破碎的骸骨随着木板被江水裹挟向北漂去,鲜血将冰冷的江水染成暗红色。

本就受创严重的部队再次折损,在此危急关头,陈树湘很快认清局势,下令队伍停止渡江。随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血战,陈树湘终于带领部队从敌人包围圈的薄弱处突围,到达全州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中。

经过连日战斗,三十四师的战士们已是强弩之末。可更加艰难的险途还在后边,因为处在队伍的最末端,沿途的物资早已被先头部队筹集,如今三十四师已断粮多日。又因为连续苦战,战士们的精神和体力达到了极限。

恰逢12月,桂北山区雨水连绵,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而大部分战士身上仍穿着褴褛的单衣,却还得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与敌军交战。

红军渡江部队的主要渡口界首已被桂系军队攻占,湘江两岸沿线的渡口也被敌人全线封锁。为追寻大部队的脚步,陈树湘仔细分析后决定,当天率三十四师残部翻过海拔近米的宝盖山,试图从水流较缓的凤凰嘴徒步涉江。

未曾想桂军第四十三师、四十四师却早已布好了阵地,红军三十四师准备下水渡江之际,就遭到了对岸强大火力的猛烈阻击。大部队已经西渡湘江,对岸又都是敌人的阻击圈,此时再不抢渡,恐怕之后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想通后,陈树湘当机立断,指挥部队开始进行反击,拼死抢渡。遗憾的是,最后因为缺乏体力和弹药,部队不但没有抢渡成功,反而在这次战斗中再次损失多人。

两次渡江的失利让陈树湘悲愤不已,当初人的部队如今只剩下多人,此时已经完全不具备渡江的条件了。无奈之下,陈树湘只好下令让残存部队沿来路向东撤回山区,暂时躲避敌人的搜捕。

几天后,红三十四师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为保存部队残存的力量,陈树湘起草电文与中央军委联系,建议不再渡江,等待时机再与大部队会合。很快军委回电,命令三十四师残部迅速退回群众基础较好湘南山区休整。

得到命令后,陈树湘带领剩余不多的部队且战且退,沿途同敌军激战多次,终于率余部来到了牯(gǔ)子江渡口。当队伍乘坐木船行至江心时,江对面的密林中响起了爆豆般的枪声,随即两岸的枪声响个不停,不时有机枪子弹击中渡河的战士,痛苦的哀嚎声在河谷中不时响起。

两岸都有敌军环伺,为今之计只有一往无前进行抢渡。陈树湘立刻指挥木船抢渡,他端起重机枪朝敌人的火力点不断扫射,为部队渡江进行火力压制。

眼看部队即将靠岸之际,一颗子弹以一个刁钻的角度击穿陈树湘的小腹,腹部被撕开一个豁口,透过豁口能看见里面的肠子。陈树湘大叫一声,强忍疼痛,将皮带扎紧继续指挥战斗。

红三十四师渡江被敌人伏击后,又损失一批干部和战士,摆脱敌人后重新遁入山林中。几个战士制作了简易担架抬着陈树湘前行,后又遭到道县保安团的围追堵截。在担架上,陈树湘命令战士们焚毁机密文件,装上刺刀随时准备战斗。

一路上,腹部涌出的鲜血将陈树湘的衣襟染透,他脸色煞白,满头汗珠,不哼一声痛,反而给战士们做起了思想工作:“同志们,现如今我们的唯一任务就是甩开敌人,保留一切能革命的力量以图来日!说不定我们将来还要再回井冈山,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

随后,队伍与当地的保安团边战边退到达清水塘,这时三十四师的最后力量只剩下陈树湘身边的一百多人。最后一次清点时,三十四师余下53人,其中15名轻伤,7名重伤,子弹只剩下发。

正在穷途末路,弹尽粮绝之时,江华、宁远、道县的保安团蜂拥而至,战士们来不及休整,立刻撤退。陈树湘知道自己的伤势严重,叫来了参谋长王光道,嘱咐他一定要将队伍带出包围圈,冲出一个便是为革命保留了一份力量。

随即陈树湘不顾战士们的阻拦,强行翻身下了担架。警卫员见状立马飞身上前掩护,陪在陈树湘身边一同为队伍提供掩护。在陈树湘和警卫员的阻击下,敌人的火力被吸引而来,剩下的同志们在参谋长的带领下突出重围。

当最后一发子弹从弹夹中射出,陈树湘长叹了一口气,让警卫员搀扶着他走进敌人的视线。看着乌泱泱上前围剿他的敌人,陈树湘目光炯炯,毫无惧色。

被俘虏后,陈树湘拒绝敌人给他上药,坚持绝食以示清白。在敌人抬着他前往道县庆功之际,陈树湘怒喝一声:“老子宁死也不做你们的俘虏!”随即撕开绷带,绞肠而殁。用自己最后一滴血,奉献出了一生的忠诚。

结语

年11月底,湘江下游的水几乎血红。在湘江拐口的平缓处,触目惊心的灰色几乎滞堵了整个江面,那些都是在强渡湘江时壮烈牺牲的烈士。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红军从八万六千多人锐减至三万人左右。这是一场惨烈的胜利。

为何我们的祖国江山壮美如一幅宏伟的画卷?我想正是因为有无数如同陈树湘一般的烈士,他们将鲜血抛洒在这片深爱的国土上,将信仰深埋在革命后辈的心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