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考语文之现代文阅读2019年各地中考真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http://www.znlvye.com/m/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势,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6.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文章以时间为序,分别叙写了小时候,“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1~2段);我稍微大一点,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我”(3~4段);等“我”结了婚,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让“我”感到不解(5段);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6~7段);最后,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据此概括填写作答。

17.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考查对词语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中的“捏着”,准确传神地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这一形容词的使用,突出地表现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形象地刻画出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的特点,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8.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中的“刺绣时光”,既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刺绣中;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美好的生活。还指母亲的勤劳坚韧的美好品质“刺绣时光”让“我”人生风雨中,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据此理解作答。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AC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第二段中,引用罗隐的诗句,彰显文章底蕴,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古代女子刺绣的场景,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所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的理解不正确。C项,第八段中,依据“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可知,C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的理解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AC。

拓展训练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6.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文章第②③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花瓣娇小并不起眼”“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等句作为答案。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运用了典型的比喻和女人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蓝蝴蝶花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作者对花的情感。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CE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C项“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错。应该是突出了蓝蝴蝶花的朴实、平凡、默默无闻、不张扬的品格。E项“惋惜之情”错。本文表达的是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19.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来源:学

网]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

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

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

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

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①葳蕤(wēiruí):形容枝叶繁盛。

16.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来源

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第16题,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

:学*科*网Z*X*X*K]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词语的妙用结合语境来赏析词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即可。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句式一致,形式整齐,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DE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选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牵挂和思恋而不是惋惜之情。选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19.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结尾段落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现代文阅读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1)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2)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3)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9.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示例: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本文的故事情节可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结果的把结果也写出来。此文写的是“我”16岁时,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而树立自信,克服了自卑,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的故事。

10.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结合内容举例)//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结合内容举例)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对“认识”分析要到位。文章第一段写没上那堂美术课前的我: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所以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和难言的苦涩,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是个后进生,上课也不是很认真听讲,对画的感受稍显稚嫩等;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由于我的不懈努力赢来了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最后终于学有所成。

11.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不要超出格)。

例一:你终于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当年,我的美术老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到法国奥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热烈而含蓄,你温和而美丽,当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当我怯怯说出对你的观感时,美术老师夸我有悟性时,你难以估量,我有多欢喜,从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师,您是否知道,正是当年您充满欣赏意味的话语,我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正是您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我第一次受到了艺术的洗礼。难忘那一段如凤凰涅槃般的心路历程。如果没有那一节美术课,可能我仍是一个在慵懒、懈怠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感谢生命中有你。

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那时”是指“我”在法国的奥赛博物馆面对莫奈《睡莲》真迹的时候;那时“我”“热泪盈眶”为什么?“热泪盈眶”中有对有对老师的感激,课堂上那副画的点评,没有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期盼,自己就不会有走向成功的动力。同时也有对自己经历的往事的回忆而感伤,那幅画让我拥有了梦想,难忘那段凤凰涅槃般得经历。所以,要写出“我”“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流下了热泪”的心理活动,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由于美术老师的一席话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心存感激;二、到法国奥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是我美术课后的夙愿,现在夙愿实现了,我想说些什么呢?

12.下面对文中三处画线句子手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1)句运用排比和拟人修辞,渲染了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围,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

B.(2)句运用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

C.(1)(3)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衬托了夏日课堂的单调,“意味深长”“郑重其事”衬托了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D.(2)(3)两句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分别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无助和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

AC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A错,(1)句没有运用排比;C错,(3)句,没有运用衬托,而是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概述文章故事情节的题目,首先要读懂文本,然后分析原文共写了什么内容,最后进行归纳提炼。提炼的故事情节一定要能涵盖全文内容,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阅读《倒挂的油画》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倒挂的油画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干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13.阅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补充完整(每空限填一个字)。

开端:(画家陈)(1)______画

发展:(父亲和我们一家人)收画、挂画、(2)______画、(3)______画

高潮:(画家陈)正画

结局:(父亲和我们一家人)(4)______画

(1)赠/送(2)赏/看(3)移(4)藏/留

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方法: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开端:赠画。发展:全家人赏画,移画。高潮:画家陈发现油画倒挂(正画)。结局绝不卖画(藏画),也就是“我”家珍藏了这幅油画。

14.同样是和父亲说笑,意味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加点词语,品析画家陈当时的心境。

(1)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2)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1)试探父亲。

(2)确信父亲真诚朴实/重情重义/轻财淡利,心意相通后的开心。

本题是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需要对内容概括,找到相应的段落,并总结出作者的心理活动,总结的越全面越好。(1)“半开玩笑”的意思是字试探自己的父亲。答此题要分析好他后面说的“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干恩万谢的”这句话。(2)“高兴”是确信父亲重情重义、轻财淡利而开心。答此题要分析上文的情节和“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一句话。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以“倒挂的油画”为题,一方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这幅画也是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B.“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表现出父亲借钱时的果断、毫不犹豫。因为父亲曾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加之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陈。

C.画家陈说送给父亲的那幅画是他“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是因为这幅画是他用感激、报恩的心画成的,是重情重义的载体。

D.“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写出了画家陈签字时的严肃和庄重,表现了他对自己这幅画的无比珍视与留恋。

E.最后,曾经“倒挂”的油画终于归正,可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是因为我们其实并不真正懂得欣赏艺术,而且已经习惯了曾经看到过的画面。

DE

D陈画家签字时的严肃和庄重表现了他对这幅画的重视和对父亲的尊重。E“是因为我们其实并不真正懂得欣赏艺术,而且已经习惯了曾经看到过的画面”理解错误。可结合“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一句来分析。

16.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不懂艺术的“粗人”,而画家陈却说他是“最有文化的厨子”。请简要分析概括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乐善好施、不计回报(热心帮陈画家出机票钱,让他回老家看望病危的母亲,当陈画家来感谢他时,说让他不要放在心上);尊重他人、敬畏艺术(虽然不懂艺术,但很尊重搞艺术的人,对艺术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重情义、不贪婪/不唯利是图(看重跟陈画家的情谊,一直保留着他送的画,并且喜欢看,即使那幅画价值百万,也绝不卖掉)。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此题需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概括。父亲与美院师生: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父亲与陈:陈母病危父亲借钱给陈回家探母体现了父亲的善良乐于助人。父亲与画:“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坚持原则不唯利是图。

17.小说结尾写道“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这里的“风雅”与“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有何关系?请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人无论是否懂得艺术和美,只要内心敬畏艺术、尊重他人,那么他就是一个高雅/高洁/高尚的人。

题干问“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中的“风雅”与“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的关系。考查语句的深刻含意,也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是这句话的重中之重,而“风雅”指懂得艺术和美。只懂得艺术和美是仅仅不够的,还要敬畏艺术、尊重他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摸。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吗?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勃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⑦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辽阔的秋,悠长的冬,遥远的春,我要一连跨过,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1.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前文将自然四季与生命四季巧妙联系起来,此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夏季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夏的感悟。内容上:(两个“最”的反复和反问句式的运用,)突出了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的作用,都必须结合文段内容解答才行。结构上,承接上文对自然四季与生命四季的叙写,引出下文对夏的感悟。内容上,“然而”起到转折作用,突出在四季中,最壮美和最热烈的是这长长的夏季,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苦夏”含义丰富,既指无尽头的暑热对人的折磨,又指艰难的人生经历对人的折磨。

B.作者在第③段结尾处写“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中的“变化”是指: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酷热的夏天充满快乐;遭遇人生的艰难后,难熬的夏天象征了人生的苦难。

C.文章第③段写童年夏天的趣事和第⑥段写作者欣赏《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都突出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丰富并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现作者对夏天的深刻认识,。

D.第⑥段中,“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这句话的意思是:欣赏音乐,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聆听,才能从音乐中收获到美感、智慧和力量。

E.文中总共写了父亲的两件事,用它们来暗示自己的人生已开始经历苦难,引出对苦夏的思索。

BC

A错误,抓住第四段的过渡句“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从作者此感慨中即可读出“苦夏”一指“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二指“艰难的人生”。

D错误,音乐的最高境界不仅给人听觉的享受,更是生命的感悟。在维瓦尔第的乐曲中,“我”结合自身经历更充分感受到夏的苦涩、艰辛与悲壮。我的经历与感悟丰富了乐曲的内涵。所以“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E错误,第一件事写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竟压死了蝎子,突出童年快乐(有趣)的生活,与“苦夏”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件事写父亲挨批斗,暗示自己的生活已经开始面临苦难,并引出下文的对“苦夏”的思考。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

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形象地强调没有谁像苦夏那样把能量发挥到极致,表达了作者对苦夏的崇拜、渴望、热爱之情。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主要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评价。分析时一定要结合文中具体的句子的语境。此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运用拟人、反问修辞,强烈地赞美了是苦夏将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表达对苦夏的崇拜、热爱。

14.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请结合全文概述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

(1)夏让我领悟到了“苦”字的分量,让我有了强大的承受力,锻造了我坚强的性格,更好地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或:夏天酷热难耐,象征人生的苦难,但苦难能使人坚韧苦斗,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2)夏具有一种为创造辉煌不惜耗尽自己全部能量的牺牲精神。(或:夏天用自焚的形式创造出火一样辉煌的顶点,启发人们迸发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充分发挥才干,创造人生的辉煌。)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通过对“苦夏”由表及里的叙写,不仅体会出“苦夏”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还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在作者看来,夏是苦难的象征;但苦难使人们具有承受力,并因承受苦难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创造力量);可以使人们有苦涩、艰辛、悲壮的审美感受;同时苦难到达极致,可以激发出战胜苦难超越苦难的生命力量。

阅读散文《榕树,生命进行曲》,回答下列小题。

(1)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2)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3)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4)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5)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6)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7)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的响声。

(8)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9)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10)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11)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12)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13)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14)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15)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9.从全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

喜欢陶醉迷恋惊讶

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筛选符合题意的有效信息作答。根据文章第5段“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蓉、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可得“喜欢”;根据文章第7段“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可得“陶醉”;根据文章第11段“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可得“迷恋”;根据文章第13段“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可得“惊讶”。文章中的这几个词语,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据此可填写作答。

10.根据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从修辞的角度)

(2)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从动词使用角度)

(1)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表现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2)“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把“榕树”比作“山”和在“大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两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既表现了榕树沉稳的特点,又突出了榕树强大的生命力。

(2)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是“撒”“抛”两个动词,这两个动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据此理解作答。

1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竖韧、倔强,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活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B.本文展示榕树的精神与力量只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C.本文画横线句子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

D.本文将榕树比作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生命进行曲,寄托了作者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人生信念。

E.本文题目“榕树,生命进行曲”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榕树生命力的强大。

BE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榕树的精神与力量。所以B项“只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的理解是错误的。本文题目“榕树,生命进行曲”,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面上在歌咏榕树,实质上是歌咏像榕树那样的人。运用的不是拟人的修辞。所以E项的理解也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BE。

12.文中第(8)自然段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简要分析。

内容上,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被格树柔和而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征服),从侧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榕树的外在美。结构上,为下文表现榕树的内在美和精神力量作铺垫。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第8段叙写了榕树给北方朋友心灵上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内容上看,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通过朋友的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榕树的外在美,从而突出表现了榕树柔和而强大的生命力;从结构上看,叙写朋友的感受,为下文表现榕树的内在美、榕树的精神做铺垫,从而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阅读《叶子时期的梅》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叶子时期的梅

晨义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是多么无知。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

③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④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晩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⑤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⑥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⑦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⑧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⑨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⑩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选自《散文》,有删改)

9.依据文章第⑦段的内容,概括“叶子时期的梅”的佳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示例:青枝交错,碧叶婆娑;不需要寻求和赞赏,不需要记取和安慰(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来概括作答。

10.品析第③段中加点词的妙用。

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

示例:“藏”字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梅叶子的浓密,突出了叶子时期梅的可爱、含蓄、神秘。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中的“你”指的是“梅树”,作者用“藏”字,侧面写出了梅叶子的浓密,突出了叶子时期梅的可爱、含蓄和神秘,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初夏的下午进入水边花地,因为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所以遗憾的没能寻到期盼中的那丛梅树。

B.第④段写虽然没有很多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