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站在审美的巅峰,才能遇见那一份金光灿然的美。
提起黄金,在当下人们的心中,似乎总是俗气的象征。
譬如嫁娶时的金手镯、大金猪项链,电影里的金链子、大金牙等等,简直毫无美感。
可是最近看了东莞博物馆的法门寺地宫金银器特展,内心震撼无比,发现黄金才不是我们理解的那样,在古人的手中,简直美炸了!
唐鎏金双鸳团花纹大银盆法门寺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黄金不愧是最高地位的贵金属,它就像有一种永恒闪耀、炫美夺目的魅力,哪怕千百年过去了,那些精致靡丽的金器,依然让人觉得心动万分。
今日物道君就带大家穿越古今,一起共赏中国最极致美的十件黄金国宝!
唐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法门寺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太阳神鸟金饰,是世界上最薄的金器。
它从金沙遗址被挖掘出来后,被当做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甚至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商太阳神鸟金饰金沙遗址博物馆-摄
这枚金饰重20g黄金,却只有0.2毫米的厚度,小小的、薄薄的,仿佛是一枚可以放在手掌心上的太阳,藏着一整个宇宙的浩瀚。
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想象一下,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古人,将河中淘得的砂金一边加热,一边用石器反复捶打、锤揲,并小心切割成一个齿状的圆形。
商太阳神鸟金饰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张艳-摄
于是才有了这样充满动感的美,仿佛飞鸟以极优美的姿态,首尾相衔,拥簇在一个金光耀眼的太阳周围。
虽然人类只是如一粒微尘般存在,却从未停止过,对生命之光的永恒追逐。
商太阳神鸟金饰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外星人长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
可是去年三星堆发现的这个黄金面具,大大的眼睛,高耸的鼻梁,翘挺的长耳朵,神秘又栩栩如生,仿佛又一次连接了异域文明。也让我们见证了古人的“黄金崇拜”,将会产生怎样无穷尽的美。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三星堆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原本发掘时,它已经像一张稿纸被揉成了一团,直到成功修复之后,才发现,这是三星堆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具。
古蜀人利用黄金的延展性,把g的黄金捶揲成薄薄的金箔,再把眉眼镂空,把表面打磨光亮,嵌刻成人面的造型,正好可以贴合在青铜人头像的面部。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三星堆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或许在古人的心目中,黄金才能描摹出神灵的模样。戴上这个金面具,仿佛就可以获得未知的神力。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面像三星堆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如果要问,这次东莞博物馆的法门寺地宫金银器特展,哪件器物最亮眼?那便是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
唐咸通十四年(年),当时的皇帝唐懿宗为了迎送佛骨舍利,亲自敬造它来供奉。
唐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复制品)法门寺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整条锡杖重2.39公斤,高将近2米,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上面的缠草、团花等纹路细腻丰富,都是由当时大唐最顶级的工匠人工錾刻而成。
而且锡杖的顶部有四股银条、十二枚雕花金环,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锡杖及佛教法器,被誉为“世界锡杖之王”。
唐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复制品)法门寺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虽然当时展出的是复制品,可是据说,就连法门寺地宫都极少展示原件,真可谓真正的国宝。
人生中有些美好,能有机会一观,已实属殊胜因缘。
唐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复制品)法门寺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南京博物馆有一件国宝金坛城,原本是故宫的旧藏,由清宫造办处制作,十分玲珑精巧,让人目眩。
坛城原本是佛教圣贤修行集会的地方,后来成为象征宇宙万物的法器。
清金坛城南京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这座纯金打造的金坛城,其实并不大,高20厘米,底部直径18.5厘米,差不多就是一本书籍般大小。可是你若站在它的面前细看,不禁会惊叹其间的精细和灵巧:
那些重檐亭台、庄严宫殿,几乎都以极其细腻的金累丝工艺编织、焊接而成;
清金坛城南京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金坛城的周身,还装饰有绿松石、点翠等,大面积的金色间错点缀着青、蓝色,华丽中闪耀着一丝冷静。
如果宇宙中有智慧的光芒,那一定是金色的力量。
清金坛城南京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年,西安郊外的何家村出土了一大批窖藏金器,制作工艺均属唐代的最高水平,几乎惊动了世界。
而其中最富丽堂皇的这只鸳鸯莲瓣纹金碗,就被定级为国宝,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它的外圈是双层莲瓣,而内底正中,有一朵錾刻的宝相花,闪闪发光。如此浅细华美的纹样,只有最顶级的唐代工匠,才能用錾刀雕刻得这么细腻。
唐人用这只金碗喝酒时,光线照在周围的一圈浮雕大莲瓣纹上,之后聚拢在底部,更加显得这朵宝相花柔而不媚。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盏底一盘金凤,满泛酒光浮动。”金酒摇影,流光溢彩,或许这就是我们最迷恋的大唐风华。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北京定陵曾出土一件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蟠龙翼善冠,这顶金冠没有镶嵌其他的宝石,只使用了花丝工艺,却已是把黄金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金冠前面的金丝线有根之多,每根却只有0.2毫米,像轻纱薄透,又如蝉翼轻盈,编织成了一个“灯笼空儿”。
明金丝蟠龙翼善冠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而金线细细密密缠绕,却几乎找不到接头、断丝的痕迹,实力演绎了怎样才能让黄金细绝天下。
最难的是金冠后半部分的“二龙戏珠”图案。片片龙鳞是焊接而成的,如果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甚至能清晰数出片龙鳞。再加上镂空的龙身,錾刻的龙首,中间一颗填丝火焰珠,仿佛只要一声霹雳,大有凌空之势。
谁还能说黄金是粗笨的呢?对世间多一点想象,多一点耐心,千锤百炼总能化作绕指柔情。
明金丝蟠龙翼善冠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清代乾隆有一件宝物,叫做金瓯永固杯。他80岁寿诞时,连下了十道圣旨,从全国几千名工匠中挑选80名,并亲自监督制成。
清乾隆金瓯永固杯故宫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为何说它是宝物?实在是这件金杯所用“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淋漓尽致挥洒出了黄金的美。
杯子总共用了20两黄金,每一缕线都是闪闪的金丝。经过几十次的拉拔,根根细如发丝,最后金错成各种宝相花纹,缠满了金杯的外壁。
清乾隆金瓯永固杯故宫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而在花蕊的中心,纷纷镶嵌着各种翠玉小片、珍珠、红蓝宝石等,仿佛一招妙手即可定乾坤。
金杯灿烂夺目,浑然天成,也传递着宏大的祈愿:如论何时,愿我们的山河永固,愿这世间只有太平!
清乾隆金瓯永固杯故宫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你能想到,笨重的黄金,却能展现自由飞翔的轻盈吗?
内蒙古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鹰顶金冠饰,是迄今发现唯一的匈奴首领的王冠,也仿佛能窥见草原民族最矫健的身影。
战国鹰顶金冠饰内蒙古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这顶战国时期的金冠,由鹰形冠饰和黄金冠带组成,顶部一只神情警惕的雄鹰,仿佛站在一朵金花之上,正威严守护着辽阔的大地。
底部则是一圈黄金冠带,雕刻着草原上的老虎与马、羊等猎物的对峙,紧张气氛简直一触即发。
金冠几乎通体璀璨的金色,强势彰显着草原之王无可睥睨的霸气。
战国鹰顶金冠饰内蒙古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而恰恰金鹰头上有一抹绿松石,当主人戴着金冠策马奔腾时,绿意迎风而动,成为最耀眼的存在。
哪怕世间有太多的枷锁,我们的人生,总要有一次来去如风的勇气。
战国鹰顶金冠饰内蒙古博物院藏动脉影-摄
黄金只有一色,总归是单调了些,古人便不断学会在配色方面下功夫。
当黄金遇见绿松石,金色高贵典雅,绿色清新脱俗,于是多了几分含蓄、沉着感。
唐嵌松石立凤金头饰青海藏医药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就像这件唐代吐蕃时期的嵌松石立凤金头饰,面积只比手掌大一些,却显得尤为精致灵动。
金片捶揲成的骨架上,有缠枝卷草纹、鱼鳞纹饰等,每一个叶片上几乎都镶嵌着美丽的绿松石,给人空远旷达、神秘古拙的感觉。
唐嵌松石立凤金头饰青海藏医药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想象着当金饰插在女子头顶的发间,黄金铸就的金凤已经蓄势待发,伸展出的翅膀却犹如孔雀般翠绿,仿佛轻轻扑翅,便能扬起一波湖水、款款荡漾。
上千年的时光已经流逝了,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嵌松石立凤金头饰青海藏医药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要说最璀璨夺目的金器配色,肯定必属黄金加宝石了。
南京市博物总馆有一套明代梅氏墓出土的镶宝石金头面,6件簪钗饰品的黄金之上,镶嵌着大块的宝石水晶,或火红、或粉红、或宝蓝,颜色纷呈,熠熠生辉。
明嵌宝石金头面南京市博物总馆藏动脉影-摄
特别是其中这件火焰红的挑心,中间镶嵌着一颗亮眼的大红宝石,外面两层黄金火焰上,又镶嵌着12颗红蓝宝石,成为整幅头面最出彩的一件首饰,让人心动难耐,却又不敢伸手触碰。
从它们身上才感受到,郑和下西洋带回大量异域宝石之后,明人不讲究切割,而是豪气爽利地直接嵌到黄金上,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雍容华贵”。
明嵌宝石金头面南京市博物总馆藏动脉影-摄
想想不论黄金还是珠宝,都是贵重至极,如今我们拥有其中一种就已经奉为珍宝,更别提把它们都凑到一起了。
一种美碰到另一种美,就像人生有幸遇到对的人,更能在交会时互放出璀璨的光亮。
明嵌宝石金头面南京市博物总馆藏动脉影-摄
看了千百年来这么多美妙的黄金,再回到开头说,黄金真的俗气吗?或许,只有像古人一样站在审美的巅峰,才能遇见那一份金光灿然的美。
想起在《国家宝藏》中听过的说法:据说,地球上并不能生成黄金,它是宇宙大爆炸时代的产物。
这也对应了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那句话,“这个世界开始的时候,人类并不存在;这个世界结束的时候,人类也不会存在。”
但黄金,却一直存于世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还要绵长。
黄金就像是宇宙星星的碎片,散落到我们的手中,永不褪色,永不消亡,成为最珍贵的美好。
愿我们珍重珍惜每一次遇见、拥有它的缘分,也让这份美,更加恒久闪光。
参考资料: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18集、第二季1集
《国家宝藏·展演季》,第3集
国金黄金,《“俗气”的黄金有些话想对你说》
(原题为《见过黄金的美,才懂生的永恒》作者物道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