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格外明媚,金豆子一般的光芒在车窗上自如地涌动,我们奔行在了去往泗水泉林的路上。途中,大家在车上有说有笑,谈古论今,时不时会憧憬一番将要探访的泉林。作协种主席在车上给大家讲述着关于泉林的奇闻异事,他此前曾来过泉林游览,此行更像是我们的“向导”,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们兴趣倍增。倘若顾名思义,我还认为泉林是以“林”为名,听罢种主席的讲解才恍然大悟,原来泉林是由泉成林。
此行是我第一次来泗水,泗水县位于我们微山县的东北方向,泰沂山区的南麓,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由东向西倾斜,最高海拔达六百多米。行至泗水境内时,只见峰峦叠嶂,山头一个紧挨着一个,此起彼伏,连起来就是一道道波澜壮阔的山浪。
转眼之间,我们在期待中与泉林谋面,灿烂的光芒兴致勃勃地在彼此间来回晃动,传递着相互的问候与好感。驻足门前,“泗水渊源”四个大字精神抖擞,顷刻间令人顿生一种敬畏感。踱步而入,温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这在一个山区是多么的难得可贵。
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欲滴的样子,绿柳长发垂腰,银杏绿叶飘摇,参天的树木比比皆是,说成“林”一点都不为过。悠悠的林间小路疙疙瘩瘩,曲径通幽的地方随处可见,刹那间还真叫人不知选哪条路走好呢.....
闭目陶醉之时,泉声悄然入耳,时而潺潺,时而涓涓,时而如笛音轻快,时而像琴声缠绵,让人不由得吟起了“泉眼无声惜细流,绿荫照水爱晴柔”的诗句,择一泉声响亮的地方大步走去,泉一下子涌上了心头!那泉水纯净至极,放眼望去,目无杂陈,能够清楚地看到水草的一枝一叶一颦一笑,怎不叫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清净透明呢?不经意间,泉开始在光上婆娑,仔细一看,光又在泉上流动,彼此摩挲,相互融合,再一眨眼,泉即是光,光即是泉,泉声越来越欢快,越来越动人,以致于让人彻底抛掉了一切忧愁和烦恼!
遥想当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来到泉林,站在陪尾山下的泉头上,面对昼夜川流不息的泉水,慨然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此的意境,如此的美妙,如此令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泉林的泉很多,有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等,一个个泉涌出一段段故事,蕴藏着一份份神秘,让人禁不住地推心化舟,划向一个个泉眼去探寻,探寻那些被清泉洗涤了无数次的古老箴言。
站在涌珠泉池边,从泉底冒出一个个水珠,泛起一串串水花,就像是鱼儿吐的泡泡,着实神奇无比。种主席告诉大家,这泉对声音敏感,遇到声响水珠便会多起来密起来。我们在池边喊了两嗓子,果然如此,那种感应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当然也是心与灵魂的碰撞!喊着喊着,心头的诗情画意全都跟着涌了出来,瞬间叫人怡然自得,让心豁然开朗......
人在林中,心在泉上,时光不急不慢地滑动,真情在诗行间愈发隽永。
作者简介:马加强,济宁微山县人,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理事、任城区作家协会理事、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走上写作发表的快乐之路已经有十多年了。曾先后几次参加市运会和省运会,现定居在微山县城,工作于微山县公安局。擅长于散文、诗歌的创作,陆续有作品在“诗潮”、“西北文艺”、“现代诗美学”、“今日微山”、“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微山湖文学”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作品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及各个省市的残疾人文学杂志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