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神秘的和田子玉珠串勒子与天珠
TUhjnbcbe - 2025/3/30 19:10:00

笔者认识一批自称“珠友”的人,可千万别误将他们当作猪队友团体,因为这些人自有一番理论与独特的玩具,他们并不拘泥于材质,和田玉、玛瑙、水晶、绿松石甚至是动物骨骼和普通石材都能接受,五光十色不一而足。其形状也是千奇百怪,要说有共通之处,那可能就是一定要有孔道,可以穿着于手串项链之上。

当然,对于年代,老道些的珠友肯定是首选有历史的老珠子,周代的红玛瑙、水晶珠、先秦的琉璃蜻蜓眼、藏区的天珠、老蜡饼,中东的贸易珠。仔细想来有些奇怪的是似乎和田玉的珠子占比远少于它在雕件中的比例。

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和田玉在进入人类社会一始便迅速地由实用工具转换角色,其上赋予的王权与神权,又或是与神秘力量沟通介质的意义,这些精神层面的价值远高于装饰与玩赏价值。

所以相对而言,和田玉的珠子在历史上远少于玉圭、玉钺、玉玺、玉琮、玉璧。要说与珠串相关的形制,那反倒是“勒子”在早期文明中时常出现。今天我们多将这种管状物作为饰品,穿缀于链饰之上。但有学者对其的产生做出了一种既大胆又令人信服的猜想。我们一般认为勒子最早出现于生产劳动之中,是先民们专门穿着于提起重物用的绳索之上,用以防止过度勒手的一种缓冲物。

这种说法仅凭想象就让人心悦诚服,而且它这个名字本身也可能是来自于最初的用途。从考古实践中我们则更多的看到的是用于装饰的勒子,而且有一定比例的“方勒”存在,它们定然不具备实用价值。

后来勒子之中以玛瑙为材质的越来越多,它们不仅出现在汉文化地区,其变体更是多见于西藏地区,而且近两年随着藏传佛教的流行,天珠的价格也一度高涨到令人咂舌的地步,至于其代言人非李连杰克斯莫属。

但大家至今对天珠的喜爱多止步于神秘感,基本还谈不到深入了解与研究。比较前沿的观点认为天珠的出现远早于佛教传入西藏的隋唐之际,甚至它的诞生可能尚早于藏区原生宗教“苯教”。

最初可能是当地原始部族在溪涧边发现某些黑白层带纹理的玛瑙,在河水冲击下成为边缘白皙,中间留存有一团黑色的鹅卵石,其形象颇似人目,于是便以天眼为名作为原始图腾崇拜。

据相关文献记载,在汉末已经有中原工匠掌握了以草药调制石灰,在棕黑色玛瑙上描绘花纹,再经草木灰火烤制,加工成天珠的技术,此物专售往藏区。唐代前后在松赞干布的倡导下,佛教传入西藏,为了传播,藏传佛教吸收了藏医、占卜等当地风俗,天珠作为一种法器也融入其中。这样想来今天咱们如此的将天珠推上神坛是不是有点荒唐?

以参玉自己近年亲身接触各色珠串的经验来看,从视觉上考虑,高绿高冰的翡翠、色彩夺目的南红、松石、青金,初见之下都甚为惊艳,但久观难免乏味,琥珀蜜蜡、牙角、虬角又或是各色菩提的抗损性又令人担忧。

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和田子玉珠串让我更为难以自拔,一方面它让人百看不厌,另一方面触手升温,时常把玩那种“粘手”的包浆非凡物可比。加之与其共处后日久生情,这也绝非俗品珠串材质可及。至于形状,素款圆珠,敦厚的老形珠都是不错的选择。扁圆的算盘珠等而下之,而故弄玄虚的八棱珠实在非我所能刻化得动的。尊驾又有哪些品鉴心得?还望有缘告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秘的和田子玉珠串勒子与天珠